如果把生活比作河流的话 那么诗就是河流中的一朵朵浪花

  • A+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最喜欢词中的三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趁着年华还在,开怀尽情地醉酒吟诗吧!

岂只诗、酒、茶趁年华,情义也要趁年华,惜缘也要趁年华,读书也要趁年华,写作也要趁年华……一切生命中美好的追寻都要趁年华。我喜欢诗,源于家教的传承、恩师的引领。

如果把生活比作河流的话,那么诗就是河流中的一朵朵浪花,越是不平的地方,越是在深浅莫测的地方,越会产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人诗句或千古名句。

七岁时,父亲就领着我读《三国演义》,记住了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十岁读《红楼梦》,背诵了“好了歌”,一生不忘,影响至深,刻骨铭心。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的语文老师,也就是后来的班主任张祖鑫老师见我喜欢读书、爱好背诵诗词,就悄悄地送给我两本诗词《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使得我在诗词的海洋里掀起了一朵朵浪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这期间,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毛主席诗词》,即红宝书。一共37首,熟记于心。1972年考“白城地区师范学校”面试时,我背诵的就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在师范学校又接触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从此,开始疯狂背诵唐诗宋词;从此,开始尝试着吟诗填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直至出版诗词选集。

天命之年,毅然辞官,回归书房,走遍天下。行走其间,乐山乐水,诗吟江南,词填塞北。最惬意最享受的就是尽情地豪唱大江东去的豪迈; 尽情地描绘大好河山的美好;尽情地抒发心底激情的迸发。诗写风花雪

月;词填春夏秋冬;曲唱悲欢离合;赋染墨香古韵。

远离江湖,情付诗海。静心读书,心如止水。优雅如兰,处幽谷而自芳高洁似莲,出淤泥而不染;淡泊如菊,临霜而立,迎雪而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不管花开花落,还是云卷云舒。吟诗填词,高歌自乐,花前把酒朝与暮,月下听风春复秋,胜却人间无数。

流年老去,依旧风花雪月;依旧柔情似水;依旧醉卧山间云;依旧闲钓水中月;依旧笑看雾里花;依旧品味云水禅心的超然境界。慢慢地养成了无一天不读诗吟诗,无一天不诵词填词,久而久之也就顺其自然了。至今已经出版近体诗词五本书了,但现在还是一天一首旅游七律,发朋友圈,转诗朋词友,已历时三载有余,欣欣然乐此不疲!

如此心境,无关悲喜,有关山水;无关风月,有关无边;无关人生,有关禅悟,凡此三者,只是一种超然的诗意状态!诗意生活!诗意人生!我喜欢酒,源于父亲的江湖、李白的豪气。

如果把生活比作山峰的话,那么酒就是山峰中的一朵朵雪莲,越是高峰的地方,越是在峰回路转的地方,越会品尝“一醉千年不觉醒”的千年玉液或承天陈酿。

父亲爱酒,有结拜兄弟十人,父亲老大。那种情境,那种行为,在我幼小的心里根深蒂固。受此影响,一生豪爽仗义。十九岁接触到李白,便效法仿行,和李白一样,爱诗,爱酒,更爱浪漫潇洒,一生诗酒!一生豪放!自从杜康成了我国酿酒的鼻祖和酒神后,我们的先民们便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们身体上无形的灵魂。于是就有了曹孟德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了陶渊明的“偶有名酒,无夕不饮”;有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有了……

我赞赏曹孟德的慷慨悲酒;我羡慕陶渊明的对菊自饮;我钦佩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但我更欣赏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然气势。这种潇洒的生活态度,这种藐视权贵的个性,这种飘逸的豪放诗情,影响了我一生。

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既具有侠客豪饮之风,又不失文人品茗之气。他经常醉着,却睁着一双世事洞明的眼睛;他爱诗若痴,在激扬的诗中流淌着指点江山的豪情;他爱酒成狂,因为他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他不能没有酒,因为只有在酒中,才有他灵动的诗情;只有在酒中,才有他感动的情感;只有在酒中,才有他涌动的生命。花间独酌,他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客中对饮,但见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行路艰难,自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相伴;临行饯别,会有“愁来饮酒二千石”的开怀。更有那奔腾不息的《将进酒》,挥洒着李白诗酒的大自在。其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更是敬之仰之效之,一生沉醉。酒,古今之中的风流之饮。

我不是“酒徒”,但喜欢和酒友一起豪饮,觥筹交错,物我两忘,无限享受。酒浇垒块,酒后真言,对酒当歌,把酒言欢,尽情尽意。虽然不关风月,却是酒饮风流,何等惬意!何等快活!而且到了微醉不失态,中醉不失志,大醉不失德,可谓风流侠士!

我陶醉“曲水流觞”,欣赏“煮酒论英雄”,但一般人做不来。“小饮即舒,放饮宜雅,晨饮宜花,夜饮宜月”的雅境,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浪漫的境界,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诗朋酒友颇多。有能饮者;有不能饮者;有居庙堂之高者;有住茅草之舍人;有……不管是哪一类人,都可以和我成为酒友,真的有点“有酒无类”了。

因为没有诗的人生是寂寞的,没有酒的诗是干涩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

诗言志,词达意,酒传神,尽显人生。

我曾写过许许多多关于酒的诗词,尽表豪饮的种种畅享,其中一首《临江仙·壶中乾坤大》最能彰显我的酒兴、酒品、酒趣、酒味:

浩饮豪歌抒酒韵,风流雅趣销魂。形骸放浪越凡尘。沙龙多聚会,尽是赋诗人。

自古浮名多抱恨,浇愁何必金樽?江山胜景赏芳春。举杯常悟道,壶中大乾坤。

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和诗友饮酒,豪气冲天,率性而醉,最是风流。聚会沙龙,探索文学,意放神游。楚辞汉赋、魏晋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史记春秋。说诸葛挥羽扇,道昭君弹琵琶。诵唐诗三百,赏宋词一千。析三言二拍,评四书五经……

我喜欢茶,源于诗词的链接、澧酒的相伴。

如果把生活比作楼阁的话,那么茶就是楼阁中的一朵朵梅花,越是在寒冷的季节,越是在曲径通幽的地方,越会品茗出 “SPAN>”的境界与禅悟。诗是酒之华,酒借诗以名。没有诗,酒寂寞,没有酒,诗干涩,没有茶,诗酒枯。

喜欢约上几个诗友光临寒舍,沏一壶明前西湖龙井,把盏一杯香茗,任丝丝幽香冲淡浮尘,沉淀思绪,体会人生。让其香润泽诗心,让其味超脱酒俗。品厚四季之味,品淡人生之彩,品悟诗词之华,助酒添兴,助诗添韵,一文一武,张弛有道,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之?

细读唐宋诗词,和茶有关的诗词开卷可拾。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杜甫曾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诗人把饮茶的妙处写到了极至,这是艺术的夸张。虽然是个人的感受和遐想,却让很多爱者心生共鸣。唐代另一位与茶有关的名人不可不提,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他的一部《茶

经》,不但使国人对茶叶刮目相看,也使这种民间饮品走向了世界。陆羽在他的诗作《六羡歌》里曾经这样轻唱:“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日从竟陵城下来。”真是茶给诗人清思助兴,诗人也给茶传神写照。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的一生或早或晚都要溶入这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无论是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地品味,苦乐都是滋味,都是过程,都是期冀,都是人生。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感悟着人生的道理。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妙不可言。人生的底蕴也会愈发厚实!愈有意味!,品茶也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是一杯茶,失意人尝苦涩,得意人饮甘甜,沧桑者觉回味;同是一杯茶,文人吟风月,哲人品人生,诗人诵山水;同是一杯茶,恋人钟情,痴人叹怨,佛家悟空,俗人闻市井,追名逐利。凡此种种,皆为人生。

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又何必为功名利禄所累!拥一份淡泊,守一份宁静。千年古茶,千载流芳,啜饮不尽的是生生不息的文化馨香和精神余韵。

喜欢诗,因为诗和儒家最接近;喜欢酒,因为酒和道家最和韵;喜欢茶,因为茶和佛家最契合。

这样灵感无疑来源于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深刻理解。诗、酒、茶,三物合一,年华尽放;儒、道、释,三教合一,百川归海。既有对苏轼的敬畏,也有对免于沉沦的警醒;既有顺应自然之道,又有将自然融入生命之中的古为今用,从而融会贯通,超然物外,智慧地生活,质量地生活,这不就是“诗酒趁年华”吗?当我从繁重的教学第一线又回到了机关后,大量的时间回归了自己,逐步完善了人生三部曲:藏书——读书——写书。诗、酒、茶是一直陪伴我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八年出了四本纯文学书,也做了八年诗中仙、酒中仙、茶中仙。知天命之年,返璞归真,专心致志地藏书——读书——写书,走遍天下,云游四海。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离开官场十八年,也就走遍天下十八年;写诗为文十八年;禅悟红尘十八年;总结人生十八年,出书十八本。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飘飘逸逸旅游,自自在在著书,潇潇洒洒生活,此生足矣!

如此的环境营造,如此的境界追求,如此的生活方式,如此的……不晓得算不算“诗酒趁年华”?

但我设计了!我实践了!我努力了!我满足了!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