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热血温暖我一生 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 A+
所属分类:青春校园

我侄子开了一小餐馆,老板兼厨师。 前几天,一个朋友从北京给我发了一份手写的菜谱。侄儿得了个宝,答应临摹后归还原作。在抄的过程中,我发现用的最多的两个词是“适量”和“一点点”。

“适量”是指油、盐等。,是做饭的必需品。“适量”要看菜品。有些菜喜欢油,所以要多放点油。没有油,菜就会索然无味;有些菜是素菜,但是油多了就油腻无味了。 多少才算合适?需要厨师的经验。

“一点”是指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如果菜里没有调味品就更好了,这就是“一点”的作用

这好像是我上课前三分钟。从教书开始,学生们就养成了课前三分钟积累的习惯。内容包括:美文、诗词鉴赏、语音、字形、成语同义词等基础知识。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第二,训练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的能力。

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学习来说是必要的,但要“适当”,过犹不及;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是学习的调料,必须得“一点”,本末倒置会适得其反。

有一个叫任的女生,平时比较腼腆,看起来比较内向,但是上课前三分钟她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数学老师一走出教室,就跑到黑板前,开始在凳子上抄她准备好的语文基础知识(这个女生个子矮)。 她讲得非常仔细准确,积累了很多资料。她说完之后,我根本不需要纠正。 看到这个女生平时不太爱说话,遇到老师会微微脸红,我有点惊讶。没想到她一上台就这么大方,一改以往的羞涩。 基础知识讲完了,她让我说:“老师,我还准备了一首诗。下节课我可以跟同学说这件事吗?” ”我说,“那你得问问你的同学。 "班里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的。 ”我说,“那就好好准备一下,告诉同学们。这是你同学对你的认可。希望你继续努力

课后,我想,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老师善于挖掘。 语文讲究知识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开始。 语文课是老师代替不了的。老师讲的再多再好,学生的能力也未必能提高。 不如放手,让学生大胆动起来,语文课才会活起来。我期待这位同学能有更好的表现,也期待其他同学能像她一样优秀

有一个女孩,眼睛很漂亮,有点小害羞。我在第一节课前三分钟宣布了决定。下课后,她跟着我到了办公室,喃喃地说:“老师,我可以跳过前三分钟吗?”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她犹豫了一下,最后咕哝了一句,“我有语言障碍,我怕同学笑话我。 我初中的时候也是这样。老师从来不问我问题。 “看着那个满脸通红,很尴尬的女孩,我理解她的难处。她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这是心理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 帮她克服它!打定主意后,我对她说:“我怎么没看出来你有语言障碍呢?你刚刚说了一句多么顺口的话。 ”说完,我拿起桌上的课本说:“你读一篇文章,我来听。 ”她翻开书,读着“秦长沙”。虽然没有充满声音和情感,但也很流畅,这进一步坚定了我的想法。我鼓励她说:“当众演讲是一种能力。我建议你把你的演讲内容写出来,然后照着念,好吗?“女孩很听话,接受了我的建议。 四天后,轮到她上台演讲了。她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慢慢展开讲稿,用微微颤抖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读着自己的文章。中间有卡壳的时候,她又重读了一遍,又读了一遍。她的声音越来越大,语气越来越清晰,语速越来越正常,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课后,我问她对演讲的感受,她说:“还不错。” ”我趁机鼓励她说:“你很有潜力。同学们对你的期望有多高,掌声有多热烈!”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在流汗。" “从那以后,我经常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问她问题,让她说话。上课前三分钟,我还鼓励她丢掉讲稿。经过一年的锻炼,她可以在公共场合畅所欲言了。 春节期间,她父母给我发来短信,说:“老师,谢谢您的关心和开导。遇到你孩子的运气。”

我的文章《长大后我会是你》发表后,有同学在文章后留言:“老师,我是您高二的学生,我忘不了您在教李清照诗词时唱的那首《西楼月圆》;我忘不了你的课前演讲带给我的鼓励和期待。 现在我也是一名老师,我上课的前三分钟也很受学生欢迎:我长大了就是你。

看着学生的成长,我常常这样想: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老师不仅仅是单纯的老师,更是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主动学习、勇于质疑等可贵品质的老师。

我的高中三年是在一所农村中学度过的。我的语文老师姓田,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大学生,这在80年代的农村中学是很少见的。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新颖,深受学生喜爱。最受欢迎的是一个三分钟的讲座。 那堂课令人难忘的前三分钟至今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为了上课前三分钟的兴奋,我写稿、定稿、朗诵;为了那三分钟的兴奋,我熄灯后偷偷溜出宿舍,一遍又一遍的排练。 感谢那短短的三分钟,让我受益终生。我也想用我的三分钟,让我的学生受益一生。

三分钟热血温暖一生。我必须在上课前三分钟上场。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为什么不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