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滑坡的今天 做一个好人真的很难

  • A+
所属分类:世间伦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最厌烦的人就是那些嘴尖、残忍、贪婪的势利小人。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虽然我的父母不识字,但他们知道很多如何做人的道理。 施泰纳夫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为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父母应该言行谨慎,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好行为或坏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我父母单纯善良,脾气极好,喜欢帮助别人。 从我记事起,他们从来没有红过脸,所以当我看到村里有一对夫妇吵架时,我感到非常惊讶。 母亲曾经说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为了填饱一家人饥饿的肚子,父亲出去乞讨,回来的时候背着满满一袋子土豆,说是好心人送的。 就是这个尴尬的土豆,让一家人熬过了饥荒。 父母对这个好心人念念不忘,总是默默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村里有婚丧嫁娶,父母主动帮忙;到了家里,“药面客”来了,正好赶上晚饭,母亲宁愿饿死自己,也要让客人吃。

我父母都是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我妈十七岁嫁给我爸后,他们一连生了十几个孩子。缺医少药的年代,我们只有五个人活着,以至于哥哥比我大二十多岁,姐姐比我大十多岁。 在父母的影响下,弟弟妹妹脾气都很好。他们从来不打骂我和弟弟妹妹,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现在我人到中年,但在姐姐眼里我还是个小孩子。 清晰的记得,小时候经常陪着哥哥姐姐给村里一个孤寡老人送东西,有时是一碗野菜,有时是一背包柴火。 那时候家里也很穷,经常吃了最后一顿饭又担心下一顿饭。 老人去世后,我妈坚持要我做老人的女儿。去参加葬礼的路上,我妈哭得很伤心,我一滴眼泪都挤不出来,就偷偷吐了一口,抹在眼睛上。

岁月无情。父亲去世后,我还不到十五岁,弟弟妹妹更小。 那时候哥哥姐姐都结婚了,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但是他们没有忘记我们。作为失散多年的哥哥,看到母亲年老体弱多病,弟弟妹妹还小,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我弟弟很老实,很善良,很努力,我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看在眼里。每次我在收割和研磨时需要帮助,大家都会及时伸出援手,这让我感到说不出的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弟弟妹妹在大家的帮助下长大了。 我19岁结婚,正赶上改革开放,就和老公离开了山村,来到镇上做生意。 弟弟结婚的时候,还不到十七岁。他看到我和我老公生意兴隆,就弃农从商,在镇上租房开起了书店。 由于他的热情和良好的管理,书店生意兴隆。 富哥之后,没有忘记家乡人。 村民修房子,娶媳妇,要钱,弟弟从不拒绝。 他说,人张嘴一次不容易,但凡是伸开嘴的,总有一个想头,摸不到脸。 我哥哥帮助别人的事迹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因此,村民们把哥哥的书店称为无息贷款的“小银行”。

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我经常教育儿子向叔叔学习,多做好事。 有一天,儿子一进门就说:“妈妈,你不是一直跟我说要做个好人吗?” 我问,怎么了?儿子说,今天我开车经过一个地方,看见前面一个骑自行车的老人摔倒了。我本可以像其他司机一样到处走。想起你对我说的话,我赶紧下车扶起老人,看看他有没有受伤,但还是关切地问,你怎么样?老人没有感谢他,而是伸出手严厉地说:“不用了,你给我30元钱,我去买药。” 问我儿子,你给他钱了吗?我儿子说,是的。

在道德滑坡的今天,做一个好人真的很难。 三字经上有这么一句话:“不教,父之过;教学不严,老师懒。 “在每个家庭中,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长大后,他们的影响和教育至关重要。好的父母教给孩子好的品质,把精神力量传递给后代。 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日积月累,需要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习近平主席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 "

我们住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需要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强大。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