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淇河啊是这样的俏倩明媚靓丽鲜活

  • A+
所属分类:世间伦理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浚县的最西部,村名叫公堂。

村西头有条河,从西北方向弯弯地流淌而来。沿岸有许多湾,湾里有许多泉源,一年四季向上翻滚着泉水。那泉水,汇入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不激不慢地,沿着河道,轻轻地向南流去。那河水,流溢着春夏和秋冬,流溢着温馨和芳香,流溢着淳朴和真诚,流溢着勤劳和勇敢,流溢着坚韧和顽强, 流溢着热情和力量,流溢着雅淡和灵秀。河岸上是杨柳绿茵柔沙,河水中有鱼鳖蚂虾螃蟹。夏天,那是我们小孩子绝好的嬉闹之处。三五个小伙伴一招呼:“到河里去呀!”大家就呼喊着,奔跑着,谁也不甘落后地跳到河里,在河里游泳打水仗,在河里捉鱼捞虾摸螃蟹,都会玩得尽兴尽意。村妇们在河边搓洗着衣服,突然发现一件衣服飘离了河边,就招呼我们去给捞出来,于是,大家就呼喊着,跳跃着,踩着水花,击着波浪,争先恐后地去追逐那件飘远了的衣服,直到抓回来交还给女主人。那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显示自己本领的好机会

村人们只知道那是一条河,大家呼喊着:“到河里洗澡啊!”村妇们相互招呼着:“到河里洗衣服啊!”

因为那河在我们村西头,所以又把它叫作西河。大家呼喊着:“到西河里洗澡啊!”村妇们互相招呼着:“到西河里洗衣服啊!”

后来,上学了,从小学而初中,从初中而高中,慢慢地,知道这河叫淇河。

河的西岸是淇县,我们就猜想,这河是因淇县而得名的吧!

又后来读了大学,读了《水经注》,读了《诗经》,才知道这淇河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候,她叫“淇”,叫“淇水”。

看来,淇县是因淇水而得名的!

《诗经》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籊籊竹杆,以钓于淇”、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等等有关淇水的诗句,把我们村头的这条河流描写得盛美沛满,是那样地令人神往!《水经注·淇水》中说淇水发源于隆虑县,也就是现在的林州市,沿途“激水散氛,暧若雾合”,也把我们村头的这条河流描写得似神似仙,令人心醉神怡!

啊,三千多年前,这河水就已经在这里流淌了;那时候,说不定还没有我们这个村庄呢——不,即使没有我们这个村庄,也有了这个名称,我们的公堂村据说就是殷纣王时的宫议堂呢,明朝时,村人的碑刻上还是“宫堂”呢!

原先,我们只知道这条河是我们村头处的一个小姑娘,是一个端庄清纯的睁着明澈大眼睛的小姑娘,是一个羞涩的腼腆的娴静的温婉的柔美的小姑娘,却不知道她竟然有这么高深的学历和学问!清华大学毕业?北京大学毕业?不,竟然比剑桥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的学问和资历还要高深!三千多年前,她就受到了人们那样的歌颂和称赞!

后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又写了许多歌颂她赞美她的诗歌。

唐朝沈佺期《入卫作》曰: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

绿芳幸未歇,汎滥此明波。

采蘩忆豳吹,理棹想荆歌。

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王维《淇上田园即事》曰: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又有李嘉祐《春日淇上作》曰:

淇上春日涨,鸳鸯逐浪飞。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手头存有罗俊岭主编《淇河古诗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和浚县文联于2009年编选的《浚县历代诗词选》(内部印行),虽然两书中编选了许多有关淇河的诗词,但是,我们村头的这个小姑娘啊,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们,究竟写下了多少歌颂她、称美她的诗词文章,我们仍然无法全部搜集称引;只上面三首诗中的“绿芳”“明波”“采蘩”“理棹”“牧童”“猎犬”“鸳鸯”“桑叶”“杏花”“红妆”“白马”,……就足足让人为之心动而神往!

我们的淇河啊,这么多文人学士都来歌颂她,都来称美她,都来朝拜她!谁能有什么理由不敬仰她呢?

我们的淇河啊,是这样的俏倩明媚靓丽鲜活,谁能不亲近她不热爱她呢!

我们的淇河啊,她生了我,养了我,她是我的母亲!

只是,她现在有些苍老了,没有了我童年时那样的宽缓和明澈;又由于生态的污染和破坏,没有了丰草绿缛,也不见了葱茏佳木。她变得憔悴了,变得满身疮痍了。这种情况,让人痛心!让人惋惜!让人徒唤奈何!

但是,她仍然是我的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要把我的一切献给她!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