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走在打记事起就用脚步丈量过无数遍的村庄,听鸟叫虫鸣,看鸡飞狗跳,呼吸着泥土味青草味混杂的空气。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沿村主干道走一趟。路两侧停着各式各样的小轿车、农用车,油箱喝得饱饱的,准备初二开始走亲戚,参加各种酒宴。这个春节,这些车辆,如一饭三遗矢的廉颇,无了用武之地。
往年,腊底到正月初八,各条道路都堵车。今年,路上门可罗雀,空无一人。
上午八点,村东头。村医手持红外线测温仪,敲开一家的大门,“你家五个人都是武汉回来的。戴好口罩,快来量哈体温。嗯,都很正常。”“感谢冷那们。”主人讲的老礼仪,不停打躬作揖。
路口值守点,两个戴红袖章的志愿者在那儿。“情况咋样?”“劝返两人。现在人们素质高,没得胡搅蛮缠的。”
手机响了,“报告,我在干驿中医院打针吃药后,感冒症状消失,体温正常。” “好,有事随时联系。”
九点,村干部在村卫生室碰头,分配当天任务。
村长带队巡逻,随身小喇叭循环宣传政策:“不串门,不聊天,不聚餐,不打牌。”
碰到村民在自家门口择菜、洗衣服或者刷视频,就保持距离互动两句。
“老胡,你这谷,堆在外面,还要防小偷哟。” “这不怕,处处路口都堵着,车不能通行。现在的人,玩修了,一袋谷,少说八十斤,他扛不了一里路。”
“年前邀了几个同学,准备初四聚一聚,搞个篝火晚会,听说禁烧秸秆,就改成了室内电烧烤。唉,疫情一来,啥也泡汤了。”“来日方长嘛。”
“政府管控得好。解放前,碰到疫情,整湾整湾地像放牌。”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沉湖周边摸鱼踩藕,饿不到人。现在,不出门,园子的菜也够吃,还绿色环保。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郎嘎们,上九日、十五送年,都不要放鞭。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 “以后过年过节,建议放小鞭、放电子鞭,传统形式保存了,环境也保护了。”
线下宣传到位,线上也不能松劲。守住舆论阵地,回应村民关切,避免三人成虎。村微信群里人数大增,正能量满满。响应政府号召,疫情防控捐款,人数不少。
村干部的微信“嘀”了一声,居家隔离者委托买点面条和大米,回复“半小时后送到家门口”。
灾难从天而降,施加于人。无数素不相识的人在苦撑危局、以命相搏,无数同胞在承受身体与心理的煎熬。这个春节,我关心人类,于是必须守护好自己的村庄。我祈佑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六畜兴旺,百毒不侵。
疫情肆虐,生活还得往前奔。
尘封很久的土灶、缸罩子、劈柴、火剪都搬出来了,险成物质文化遗产的袅袅炊烟又出现在眉睫,萦绕在归乡游子的心头。
忙得见不着人影的丈夫拴在家里了,睡到自然醒之后,昨晚的枕边人有机会问你“画眉深浅入时无”了,整天早出晚归的学生伢又能听到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声音了。
大锅里炖的萝卜白菜加一点腊肉,冒着热气拉着尖锐哨声的水壶,晒在楼顶猎猎作响的衣服,摆碗筷的声音,呵斥孩子去“学而思”上网课的声音。白云飘过,洒下阳光,受了惊吓,电线上屋瓦上的麻雀“呼”的一声飞去了。嘈杂又喧嚣,灵动而富足,你看这充满生趣的人间烟火。
我们暂且用樊笼隔开瘟君,我们绝不是孤军奋战,是反抗将我们的命运联系得更加紧密。
虽然这村庄笼罩在沉重的阴霾里,却不违春光,不负韶华,仍生机勃勃。她见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忍辱负重,她知道,任何天灾人祸在亘古永恒的时间长河面前只能自取其辱。
为了避免无谓的损伤,我以杯酒释兵权。风声鹤唳之时也不见得就会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我退避三舍,不越雷池半步,只是为了纸船明烛,送君千里。看它灰飞烟灭,看那陌上花开如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