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躺在功劳薄上 那样会恃功自骄

  • A+
所属分类:短篇小说

许多朋友都希望我介绍扣林山之战,因为在近代,我们对越有几场战斗。1979年的那一场战斗,我还在龙潭高中读书。1984年的两山作战,我已经从军校毕业,在一个油库化验室当技术员。1981年的那场扣林山拔点作战,从头到尾我都是亲历者。虽然那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年龄也只有20岁,甚至连连长的回忆录都忘了我曾在前沿观察所,但是那场战斗留给我的记忆是深刻的,永恒的。我在几篇文章中,都点到了。可是,如今回看,还觉得不够过瘾。我又从连长手里接过两本《军旅情深》,温习当年的作战场景。此书是原42师炮团的回忆录,史料大致真实可信。当然,因为是民间史料,加之年代久远,难免有记错的地方,比如连长在他的《伟大的士兵》一文中,就忘了我的参与。然而,我也不是书写历史,只是时隔多年之后的回顾梳理,以期整理出更有价值、更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1

许多人都不明白,为何要打扣林山?因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后,越南当局自然是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千方百计抢占边境线制高点,企图来一次“反击战”。他们在广西占领法卡山,在云南占领扣林山跟罗家坪大山。当然,也占领了老山跟者阴山。

占领扣林山的是越军313师14团。他们以扣林山主峰为依托,在相连的八个山头上都构筑了大量的纵横交错的工事,并埋设了很多地雷。1980年5月,我军收复了罗家坪大山。之后,扣林山的地理位置,便突出出来。我们不夺回,就在战略上处于劣势。因此,我们便在边境线演习,释放烟幕弹,迷惑敌人。同时,由原昆明军区暗中组织实施。

毫无疑问,拔点作战的任务最后交给了我们原42师。我们炮团隶属于42师,有两个榴弹炮营、一个加农炮营跟一个火箭炮营。步兵126团担任主攻,边防团也有一部分兵力,参与作战。

2

1981年初,我部转入临战前的应急训练。那时,我个人的恋爱梦想、军校梦想,都相继灭亡。不是我在意个人的恩怨得失,而是我参军太难。临出发的前夜,还跟父亲干了一仗,我决心干出成绩,也逼着自己背水一战。可是,当兵作战乃天经地义,谁都必须无条件服从。

记得有一天的晚上,全营组织夜幕下登山训练。应该规定了多项不准,我只记得不准带手电筒。爬到草坝大山半山腰时,下雨了。起初,还坚持往山顶继续攀登。后来,因为雨不停的下,指挥员便决定回撤。我心里想,在这漆黑的夜晚,山又高,坡又陡,雨又滑,弄不好还有滚石,恐怕有人要遭殃。当我庆幸自己跟战友们平安回到营房时,营里通报,全营安全回撤,无一人发生意外。我特意记了日记,说人的可塑性实在太大。这么危险的情况,居然都平平安安,说明大家只要胆大心细、认真去做,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样的日子,我们坚持了四个月。要命的是,一次在班务会上,我还因为一点小事,跟班长干了起来。多亏战友们拉住,事态才没有恶化。事后,我悔恨死了。悔恨自己一时的冲动,悔恨当初的一念之差。在这件事上,我还从未向班长正式道歉。今天,我就借此机会,郑重其事的对班长说——班长,对不起!请原谅和饶恕我当时的傻劲。

3

大约是5月4日,我们进入作战区域。在黑夜,我们指挥排的十几个人,坐在老解放车上,关闭车灯,依靠前边两个身穿白色衬衣的战友引路,汽车缓慢的向前开进。突然,左车轮压在了松软的泥土上,车辆一下子左倾。大家悄悄的说,不要动,低处的先下,高处的后下。也不知是连长还是我们指挥排排长,带着我们沿着田间小道,高一脚、低一脚的,向着坑道奔去。白天,躲到坑道内休息。夜晚,背弹药到炮阵地。那时,我背一发炮弹都十分吃力。因为炮弹死沉沉的、硬梆梆的在背上滑来滑去。营里通报12连的侦察班班长,一次背了三发炮弹,给他记三等功一次。号召全营的同志们,向他学习。我暗自纳闷,一发炮弹22公斤,三发重达66公斤,在夜晚,在山涧小道,咋背的?后来听说还有挑四发的,真牛!

5月6日晚,我们连指挥所已潜伏在前沿。大家很照顾我,让我站头班哨,是七点到十一点。黑夜里,蚊虫叮咬那是小事,若遇毒蛇野猪那就遭了。说不准的是,敌人藏在何处,会不会摸过来?不得而知。我端着冲锋枪,克服疲劳跟睡意的困扰,睁着并不明亮的双眼,带着高度的警惕,密切的注视着夜幕下的远方。天上有没有星星,山上有没有声音,好像都不曾在意,在意的,是敌情。

5月7日的歼灭战,异常顺利,我无需赘言。

那天,天很晴,太阳很毒。我们先挖坑道,后挖猫耳洞,以便有藏身之地和休息之所。我们努力的做好伪装,又在洞内铺上干草。一切都弄好了,还来不及享受,又接到上级通知,由连长带着侦察班班长张世明、无线班班长宋开发、侦察兵刘春山、通信员李康林,还有我这个计算兵,转移阵地。

转移途中,我们调侃为“上甘岭”,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小憩时,我内急,便放下背囊。不料想,背囊一下子滚下山坡。我一时傻眼,不知该咋办。不知是谁冒了一句——到处是地雷,你去捡吧!我更惶恐的无地自容。宋班长没有吭气,用一根棍子敲敲打打的摸了过去,帮我提回了背囊。

在前沿指挥所,我跟宋班长住一个猫耳洞。有一天晚上,雨一直下。我跟宋班长聊得差不多了,准备睡觉。宋班长用手电检查洞顶,发现有渗漏的迹象。我是个即马虎又大意的人,说,睡吧,宋班长,没有事的。宋班长可没有听我的,过了一会,又拿手电照了照,发现渗漏处正在扩大。他说,海奇,我俩得到外边去。我们把行李装进背囊,穿着雨衣,蹲在雨中,蹲在黑夜,蹲在战区。天刚亮,我就跑去察看猫耳洞,洞果然塌了。我说,宋班长,你真是太伟大了!

刘春山侦察敌情受伤,我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因为我俩就在一起。为此,团里给他记了一次二等功。说实话,那时太傻,也很无知,因为炮弹就落在我俩不远处,当我俩听到声音不对时,就赶紧爬了下来,刘春山正好在我的外边,有一片弹片飞进他的左胳膊内。瞬间,血流了出来。刘春山一惊,说,我胳膊咋出血了?我立即意识到他受伤了,赶紧呼喊连长。连长跟其他战友迅速的跑了过来。是连长亲手帮他包扎的。刚包扎好,刘春山就喊着疼!很疼!!连长安排人护送他到后方治疗。我后来想,当初的那一瞬间,刘春山有没有保护我的意识?如果有的话,他的精神就变成了舍己救人。可惜我们俩都很单纯,都很诚实,也不会编故事

4

我们在阵地上坚守了66个日日夜夜,有的形容已变成“野人”。亚热带的天,很热,雨也经常下。吃饭好像不是问题,还吃过一次野猪肉,洗漱就很难了。据说有的战友还烂了裆,有的还落下风湿病。我记得只有一次,我们到山涧,用冰凉的涧水洗了洗,擦了擦。

大多数时光,我们都是充满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团结互助的氛围,还很浓。只是听到连队荣立了集体一等功,很多战友立了二等功、三等功,有的还火线入了党,自己仅仅受到一次嘉奖,又失去极为重要的考军校机会,内心的失落,便立即飘向远方。眼中的失望,也瞒不住任何一个人。满腔的愁绪,时时向扣林山诉说。后来我已经醒悟,我不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而是一个情绪化很浓的人,苦不得,累不得,又特爱计较、人缘又不太好的一个人

5

5月7日的奇袭,让我们迅速的占领了1705.2、1682.3和1574.7三个高地。当天击毙越军170人,缴获武器弹药一大批。6月11日,越军曾组织兵力,向坚守在一个阵地上的九名战士,发起猛烈攻击。他们在友邻部队的大力支援下,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顽强的守住了阵地。该班四人阵亡,五人负重伤,后被授予“扣林山九勇士”称号。有两个排,授予“英雄排”,有一个连,授予“穿插英雄连”,有一个营,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已经看清了战争的真相。在回忆录里,我也看到我们的先辈,曾无私的援助越南。那时候,两国的关系是“同志加兄弟”。我们也在战场上看到了我们援助的物品。对于越南的忘恩负义,我们有权教训,也有能力教训,我们也必须教训。

6

有战争经历的人,是可贵的。能荣立战功的人,是值得尊敬的。集体一等功的荣誉,应该有特殊的礼遇。经过战火洗礼后,我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能轻易动手。动了,会后悔一辈子。家与家之间,也应和睦相处。否则,很难愈合。国与国之间,也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一旦发生战争,都有巨大的牺牲。

我也很清醒的意识到,人也不要躺在功劳薄上,那样会恃功自骄。你只有自强,摆正心态,努力学习和辛勤工作,才会过好每一天。要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朋友。个人总是渺小的,集体总是无穷大的,别在那里自吹自擂。那个舞台成就了你,你应该感恩,不应该抱怨。抱怨只会更糟,赞赏却会更美。所以,亲爱的战友们,好好拥抱生活吧!生活也会拥抱你!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