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北平的夏天真可爱。”这是老舍对北京夏天的定义。老北京的夏天,没有冰淇淋、可乐、电脑、手机、空调……,却有老北京由内而外的味道和本质。
北京的初夏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北海、什刹海、后海等地的荷花。,都变成了白色和粉色,这给北京增添了风景,这意味着五彩缤纷的盛夏已经到来。荷叶上有小露珠滚动,像珍珠,晶莹剔透。夏天是最有活力的季节。老北京人说“华盖、鱼缸、石榴树”,这就是四合院的夏天景象。缠绕的爬山虎肆无忌惮地攀附在斑驳的旧墙上。院门口,京韵京腔的闲聊,叽叽喳喳的二胡声,川流不息的喊叫声,孩子们听起来莫名其妙。在门口的石墩,朋友们爱坐在那里一起玩,在巷子口追吹糖人的爷爷……
中午,太阳像火球一样高高挂在空中,炙烤着人们的皮肤。窗台和庭院的墙壁很热,树叶都枯萎了。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形象地描述:6月15日,天热“。太阳一出来,地面似乎就着了火。
一些像云一样的灰气体和像雾一样的非云气体在空中低飘,让人感到窒息。一点风也没有……街上的柳树看起来很恶心,叶子上覆盖着石灰土,在树枝上打滚。树枝懒得动,无精打采地挂着。”大家庭搭起天花板,普通人搭起凉棚。在老北京,吊顶是非常常见的夏季措施,商人在夏季设置吊顶。以西单街为例。从西单商场出发,沿便道向南行驶至西单牌楼“天府”拐角前方。有一个很大的雨棚,下面行走的行人得不到任何阳光。
老北京解暑的东西很多,不怕贪冷。还有酸梅汤、雪花飘落、烤饼、凉粉等解暑小食。酸梅汤加桂花和冰糖,如琥珀色。冰块在碗外,不仅缓解了夏天的炎热,而且纯天然。还有一辆车从冰室的嘴里运冰出来,看着就又凉又凉。
相声大师侯在自传中描述了他的童年“经商经历”。他用三个大铜币在冰窑里买了一大块冰,让冰窑里的人用冰铲把冰掰成两块,挑个担子,一个放前面,一个放后面,一路吆喝。卖冰芯的,大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拉起一辆两尺长、一尺半宽的木车,去冰库卖碎冰,放在篮子里,盖上被子,然后一路沿街叫卖。
普通人度过夏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井拉凉”。老北京的水很浅。挖一尺左右就见水,两三尺就是深井。新抽的井水清澈冰凉,北京人称之为“京巴凉”,是老北京人的天然降温宝。做体力劳动的人,从井里打水喝,是享受。当你一口喝下清凉的井水时,你的汗孔会从头到脚突然收缩。
夏天又闷又热,晴天又干又热,阴天又闷热,西瓜是解暑的最佳方式。当时西瓜主要是“黑跳筋”,还有“小三白”“绿三白/[全家人吃完晚饭后,大家围在一起吃西瓜,一边聊天一边乘凉,这是大热天最高的享受。
绕着钟鼓楼、戴燕谢杰、南锣鼓巷、后海走一圈,在鼓楼上俯瞰老北京风光,夏日的绿意点缀着古老古塔,活力无穷。但是夏天,天气是“孙猴子的脸——。你说出来,就会变”。雷暴对朋友来说也很刺激。雷声震耳欲聋。天放晴后,天空会变得异常美丽和神秘,美丽的彩虹会悬挂在天空。彩虹就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天桥,仿佛穿过这座桥就能到达仙境。……在大自然的四季中,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在生命的长河中,夏天是生命充满热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