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碎玉纷飞 ,空气清寒,卖花和爱心气球的人在春寒里瑟瑟发抖,小情侣们相拥着哈着冷气在买花。啊哈,情人节来了。提起情人节,已婚的国人心中泛起一丝艳羡欣喜和暧昧,在这个节日里大家含含糊糊地祝福着别人也接受着祝福。其实,这样美好的日子大可不必怀有唯恐避而不及的心态,坦然去接受它,开心的去享受有何不可?!
这个节日是舶来品。最为大众接受的起源当然是瓦伦丁和盲女的爱情悲剧。所以这个节日跟中国的《牡丹亭》《梁祝》等一样,都有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祈愿。所有这个节日与爱情有关,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未婚男女去庆祝去憧憬去纪念祈愿,当然无可厚非。不管它是不是舶来品,与爱情有关,想过的愿意过的,当然可以过。大可不必套上爱不爱国的帽子,因为爱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借个由头,去装点爱情,有何不好?当然,非要分中外,咱中国也有自己的情人节,通俗的说法是七夕节(乞巧节),但更准确得说,应该是元宵节。古代有诗为证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东风夜放花千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都是约会的场景。因为这一天,允许年青的女子出去观灯游会的。
关于我们每个人对情人的认识,尤其已婚人士。外国人,觉得每个人有情人很正常,甚至夫妻双方也互不干涉,这当然取决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国人对此比较敏感,情人=小三,是破坏别人家庭的害虫。所以大家都避而不谈。其实,笔者认为,这是关于爱情和婚姻对立统一的问题。爱情本质上源于人性,人对情感的需求。而婚姻,本质上更接近于人对物质的合理最大化需求,跟经济关系更大。当然这样说,或许太绝对,但婚姻本质上更像经济互助组。
我们理想的婚姻当然是=婚姻+爱情/爱情+婚姻,一如我们父母的爱情,媒妁之言的先婚姻后爱情,后者如杨绛钱钟书的源于爱情终于爱情的牵手一生。但爱情,往往会走火入魔而奋不顾身。纯粹的爱情不会长寿,因为爱情需要面包,如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伤逝》里的子君,现实生活里作家萧红萧军的爱情等。也有纯粹的婚姻,比如古代的秦晋之好。我们都希望有地久天长的爱情,可爱情这东西,它像鲜花,太有保鲜期,如果没有后期的滋养,大半就像插在花瓶里那束玫瑰花,迟早会枯萎。于是,有的人会在枯萎的婚姻外找爱情的“玫瑰”,找到之后,与旧“玫瑰”撕破脸得拆除旧围城,与新的“玫瑰”走进新的围城。这或许就是中外情人的差距,也是国人的情人不敢见光的原因吧。当然与婚外“玫瑰”再筑新围城,是有很大风险的,如《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女主安娜卡列尼娜,要不是她那么固执,她不会葬身车轨的。
情人,重在情,所以牵涉的利益少。因为利害冲突少,所以格外珍贵。其实,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原因之一是人有多种情感需求:亲情,爱情,友情,博爱之情(如对自然,对陌生人)等。单就友情而言,有金兰之交,莫逆之交,胶漆之交,君子之交,小人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车笠之交,萍水之交,布衣之交,总角之交等等,这么多交情,情感需求的深浅是不一的,我们现代人最流行的混搭友情叫男闺蜜,女哥儿们。这种友情游离于爱情之外。它是你和爱情吵了架后,喝酒喝吐后的真言宣泄,也是你无助哭泣的倾诉。情是什么?“情”,是年青的心,年青就代表着希望,动力,激情,奋斗和对这个世界热烈的爱。那在爱情的需求之外,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别的情呢?只是这种情不要冲击你围城里爱情,它一定得有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爱情不一定会长久,可友情一定会相伴终身。友情,是有情的人在一起相伴终身。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大方的过自己的情人节,为什么非得是因为爱情,因为友情,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从来没有关于友情的节日呢!情人节,有情的人的节日,不可以吗?哈哈!请买一束黄玫瑰吧,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