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她一直称我为老师,而不是张老师,一直那么自然亲近,不论是在微信还是远隔万里的电话中;虽然她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她已不是中国公民。
她又坐在我的对面,平底鞋,牛仔裤,清秀淡雅,不施粉黛,宛若当年瘦弱青涩的女生,好几个刹那,我的脑海回到了从前——
我夸白依同学的字漂亮,她不服输,偏要好上加好,一手漂亮的小楷可做字帖。
课间,在办公室数报纸,数错了,被我当着众多老师的面劈头盖脸批评,却仍然低着头流着泪咬着嘴唇默默地重新数。
当《哈佛女孩刘亦婷》很火的时候,我为全班同学朗读,有一个情节是刘亦婷妈妈为了锻炼女儿的毅力,把水冻成冰块从冰箱里拿出来让女儿紧握;她骄傲地告诉我,她回家后实践了,结果比刘亦婷攥握的时间还要长。
她因为吃的不合适和内心的敏感,胃疼得几乎痉挛,半夜三更被送到沙城姥姥家输液,这样的情形不是一两次,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两件。
后来,她考上了沙中,县重点高中,分数刚刚够。她喜欢音乐,喜欢孙燕姿,人聪明,却不怎么用功。
她理科生,数学好,她说,排列组合那块的题没有她搞不定的。于是,那个时候,身为高二文班班主任的我,邀请她,到她初中时的母校到我班为那些排列组合一塌糊涂的同龄人讲习题。
高三的学习尽管紧张,她偶尔还会在周六日找到我,我们在清冷的傍晚,在霓虹灯亮起的时候,站在路边,悠闲地看着行色匆匆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或者并肩散步说笑深谈。
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看不见的地方,她成长着成长了。
她一直都不服输,一直都不死学,一直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她先说,喜欢日本韩国的服饰和饮食,将来想去那里;后来,又改变主意,要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
高考不是很理想,但付出和得到的在她那里一直成正比,她进入了张家口建筑学院——当年,应该也是一本吧?
大学期间,她加入了一个外国网站,每天晚上,实打实地和外国人用英语聊天。她知道,更远的世界不是一句空话,首先需要语言过关,尽管她的专业与英语无关,学习英语她也不是特别有天赋。
两年抑或三年,她便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能够和讲英语的人几乎无障碍地交流了。
她没有谈恋爱,她说那些追求她的男生很幼稚,瞧不上。她好像也没有报考研究生,没有走常规之路。
在上外国网站聊天时,她恋爱了,和美国男孩——长她几岁,去过阿富汗,参加过伊拉克战争。
她和他漂洋过海去美国时,她大学好像还没上完,年仅23。她就为了梦想,为了能看更大的世界。她说,一切都不能确定,一切都是未知,甚至可以说前途渺茫,但只想去闯去冒险。
如今,七年过去了,她成了图片里这个两岁小男孩的妈妈,而且,明年6月,这个小男孩还会迎来亲爱的妹妹或者弟弟。
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说,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她投了很多简历,换了好几个工作,曾经也走到崩溃的边缘,说到这些这一切,她总是轻描淡写云淡风轻。现在,一切都好了,前不久她到德国出差,坐头等机舱;现在,他送爸妈回国,顺便到苏州出差。
坐在我的对面,她还是那个样子,淡淡的酒窝,有些苍白的脸色,一副柔弱的样子,一点都不出众。但是,她体内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我看来,她的故事像传奇,加入美国国籍时也没有犹豫。她说,她依然爱着这片土地,但是现在如果回到这里工作生活会有压力,她可能生来就属于远方。
她1988年出生,生于张家口尚义县,她们不像她们的父母。她也不像她的母亲,在飞了10多个小时,当飞机降落到北京,走出机舱,面对阴沉沉黄乎乎的天气——可能是雾霾吧?她深深吐了一口气,激动地自言自语:两年了,我的呼吸总算顺畅了。
她说,有两个女人对她的影响很大,一个是她妈妈——普通家庭主妇,经营着一个饭馆;一个是此时还在敲字的我。
我的感情很复杂——
我也是个母亲,我却不知道,当我年轻不谙世事的女儿做出远离家乡的选择时,我是否有勇气有胆量放她自由,任她高飞。
我依然是个教师,20年固守着熟悉的讲台,熟悉的地方。祖国太大了,我可能走不出去,和她的母亲一样,只想着回家,想着出发的地方。
但我还是想告诉她,告诉所有为梦想而努力的年轻人,包括我的孩子我的学生:天下没有远方,人间就是故乡。
亲爱的孩子,请你珍重!也感谢你的礼物和牵挂,如我一样的牵挂,不变的惦念和牵挂!祝你幸福,永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