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逐步参透生活的本质 沉淀后回归到本真的淡定与从容

  • A+
所属分类:网络文章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在贫穷的岁月里,年的逼近,如同一个驱赶不散的阴影,笼罩在大人们的心头。"少年不识愁滋味",孩子们可不管大人们对过年的焦虑,村庄到处都氤氲着孩子们的喜悦和对年的期盼,熬糖就是这甜蜜的期盼之一。

曹丕在《燕歌行》中写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在这样深秋时节,昼夜温差大,山芋的糖分积累充分。经过夏秋两季,上有光合作用的催化,下有土壤、水分的滋养,埋在土壤中的山芋在金秋时节便日渐饱胀丰满,撑裂土壤,像埋在地下的宝藏一样等待农民去挖掘。

到地里挖山芋,首先要摘去被霜打蔫的山芋藤。我姐用镐头小心翼翼地从垄边开始挖,像考古人员一样把山芋从土壤中刨出来。我在后面把刨出土的山芋一堆堆地码放在地沟里。挖山芋可是一门技术活,不会挖的,一镐头下去,全伤了山芋,没有一个囫囵的。被镐头伤了的山芋冬天易烂不易储存。

刚从地里挖回来的山芋水分含量大,如果用来熬糖就要在家堆放一段时间,风干其中的部分水分,出糖率会高些。这期间,我妈就开始准备熬糖必用的麦芽。我妈搲一碗小麦,淘干净后用布包好,在水中浸泡数日,待小麦发胀后取出,再用塑料皮包好放在太阳下晒。待小麦发芽,长出白根时断其水分,放在阳光下晒干。晒干后的麦芽用小石碓舂成粉末备用。

全手工熬山芋糖还需要大量的木柴。入秋,那些从山上砍下的不成材的杂树,都被我爸锯成一段段的短圆木,然后再把它们劈成一爿爿木片,码放在堂屋的案台下风干。劈柴也很讲究技巧,把一根圆木放在平整的地上,一斧头下去,就劈成差不多对称的两半,然后再用一根木头支着,又一斧头下去,再分成两半。一般来说,一根手腕粗的圆木正常被劈成四半为好。

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冬至前后家家就开始熬山芋糖了。熬糖的前一天傍晚,我妈让我们把家中的山芋挑到塘边用竹篮清洗干净。用竹篮洗山芋,先要把山芋放在水中浸一会,然后拎起篮子反复颠簸里面的山芋,让山芋相互摩擦,洗去表皮的泥土,那些嵌在缝隙里的泥沙只好用刷子刷了。洗净后的山芋堆在家中干净的大盆里。

天没亮,我妈就起床了,她把一个个不规则的山芋切成两半放到大锅里,加上几瓢水去烀。熬糖要的山芋较多,满满两大锅山芋,有时还要在锅上加一个稻草编的锅圈。我爸在灶台下添火,一爿爿木柴架在灶膛里,火势熊熊,木结燃烧不时发出滋滋声和噼啪声。那跳动的火苗映红了父亲沧桑的面庞,摇曳的火苗更像是每个人心中对未来的希望。

灶膛里的火多,我妈便把家中几个泥陶钵子都添上了火,还把火桶里也放了个火钵子,把我们的衣服放在上面烘热。回想这些场景,即使家境贫穷,但有这样温馨烟火气,有这样慈爱的母亲,心中也是暖暖的。

不一会,整个屋子里雾汽弥漫,蒸腾着山芋的香味,天快亮了,我妈把我们叫醒,从火桶上递给我暖烘烘的衣服,穿在身上,一路到校还是热乎的。

烀好后的山芋待稍稍冷却后,我妈就用锅铲把山芋搋成山芋泥,趁热再把舂碎的麦芽洒上,使劲反复地和匀,在麦芽糖的催化下,山芋中的淀粉很快就转化成糖了。接下来就是筛的步骤了。

我爸在屋梁上吊一根绳子,系上一个十字型的筛架,筛架的四端再系上四方形白老布的四个角,形成一个布兜。由于长期筛豆浆,筛山芋糖,这块白老布已经被染成了灰色。我妈把搋好的山芋泥搲到布兜里,然后加上几瓢水,这个过程和筛豆浆差不多,过滤下来的糖水漏到下面的大盆里,两锅山芋能筛几大盆糖水。

剩下的工序就是把这几大盆水慢慢地熬,蒸发其中的大部分水分。锅下放上大柴,火经久不息地燃着,我妈把烧完未扬成灰烬的木头用火钳夹到一个大罐子里,盖上盖子,让它缺氧熄灭,这是冬天最好的取暖材料——火煤子。

放学后小伙伴们一同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年终的村庄家家屋顶上炊烟袅袅,这阵子熬糖的居多,空气好像也比往日更加粘稠,拂在脸上仿佛夏天的夜晚沾了蛛网一样,粘粘的,闻着都香甜。金灿灿的晚霞漫过门前的柴垛,洒在家中的灶台上,仿佛即将熬好的黄澄澄的山芋糖。经过近一整天的加温蒸发,几大盆的糖水最终都浓缩在一锅里,我妈就开始把灶膛里的大火抽出,把握好火候,小火慢熬,以防熬糊了。

我妈还不时用锅铲在锅里"扬汤止沸",大锅里的水越来越少,糖水也越来越稠,最后变成黄亮亮澄明的糖丝,这时灶膛已没有明火,只有一些快要扬烬火星。我妈用锅铲舀起浓稠的糖,糖丝沿着锅铲淋下来,像透明的金黄色的薄玻璃,随着温度降低,便一片片地落下来,糖就算熬好了。我妈如释重负,像完成了一件工艺品一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待温度降低,我妈便把糖舀到一个搪瓷脸盆里。

我站在一边,闻着醇香的山芋糖,舔着嘴唇,咽着口水,我妈用筷子在盆里挑了一点,然后把糖丝迅速地绕在筷子上,放到我嘴边,我一点点吮吸着,那么丝滑的感觉不亚于现在的巧克力,甜到了心坎里。

如今回想起来,生活的细节看似不足挂齿,但折射出一个个往事。岁月不居,童年流逝,从普通的时光万花筒中我们能看到过去的风景。记忆的温馨并不能掩盖贫穷给人刻下的精神烙印。

熬糖的过程其实就是蒸发水分,浓缩糖分的过程。"熬"讲究的是耐心和火候,包涵着很多朴素的人生哲理∶万事急不得,需要耐心,去除外在的浮华;需要沉淀,才能绽放出自身的精华;需要初心的本真,保留自身的本色。品尝山芋糖,你会品出它朴实的原味,自然的原味,乡村的原味,贫穷生活下父母的坚韧,甚至生活的况味。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不一定会得到什么,却一定会失去一些东西。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获得了很多,又失去了不少,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又不愿沉下心来去"熬"。我们很迷茫,但又不愿倾听我们内心的呐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于是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总怀念那些回不去的过往。慢下节奏,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生活的过程,在失去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参透生活的本质,沉淀后回归到本真的淡定与从容。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