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登临意大利歌诗达号邮轮并非本意。一则当时因季节的变换,血压升高,感觉有些头晕;二则目的地是日本,我很是讨厌这个国家,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候,我祖辈曾遭受过日伪的迫害,着实对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好感。可是,临近通知时,游团已经组成,船票已经备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登上了歌诗达邮轮。
登临邮轮的时间是2019年11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天气尚好。虽为初冬,大自然却还未脱去秋装,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节,路边、公园、景区那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树叶在海风的吹动下如同飘舞的蝴蝶,时而抖动,时而飞落。本来平淡的心情在岛城秋景的感召下却渐渐好了起来。
在未登邮轮前,对所谓的邮轮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认为不过是一艘大船而已。当驱车来到青岛码头,邮轮真正矗立于眼前时,才领略到了她的高大、耸立、壮观和巍峨。毕竟是初冬,海边的风有些凉,也有些烈。当我迎着海风,通过晃动的栈桥,乍一进邮轮时,感觉有些迷糊了。邮轮内简直如同迷宫,身在其中一下子辨不清东西南北,辩不清道路和方向,更不知哪是船头和船尾,进得船来却“不识庐山真面目”了。直到在服务员的指引下,顺电梯登上邮轮的九层,通过甲板目睹岛城风光和海景时,才对邮轮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歌诗达邮轮采用古罗马风格装修,以它富丽恢弘的内饰设计和细节精致完美的古罗马神话传说,为乘客打造了充满欧式浪漫氛围和深厚文化渊源的“海上古罗马”之城。置身这座漂浮于海上的梦幻宫殿,邮轮的每一隅都如同是对古罗马文明及欧式艺术的礼赞。登上九层,跨入中央的甲板,一切豁然开朗起来。甲板空间宽敞,视野开阔,周边风景一览无遗。装饰优雅的公共区域经过精心设计,给人带来舒适与惬意。透过玄窗,只见蔚蓝的大海如同一硕大的摇篮,轻拥着浮动的邮轮,轻轻晃动着。岸边的海景如一幅淡雅清新的油画,将邮轮植入了真实与迷幻之间。静坐在甲板的太阳椅上,欣赏着海景,领略着甲板上的风采,让人顿生超然于物外之感。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起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来,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金黄色。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就像一片片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一浪高过一浪。听着海水温柔的“刷刷”声,吹着清新凉爽的海风,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夜幕降临,岸上的灯光渐渐密集,大海的颜色也渐渐浓重,邮轮的灯火渐渐明亮。从邮轮上望去,整个岛城金碧辉煌,神秘而美丽。置身于这若即若离的邮轮世界,乍离喧嚣的都市,轻拥这平静时光,感觉身心一下子全闲了下来,一种无法表达的轻松感溢满了全身。那份闲静,那份惬意,用语言很难一下子表达出来。
在璀璨的灯火中,去和甲板比邻的餐厅取几片比萨,摆几片牛排,排几样西点,占据甲板一角,一边欣赏着甲板外的夜景,一边慢慢品尝邮轮特有的美味佳肴。这种人生特有的闲静,也应该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吧。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德国诗人海涅的句子:“我梦见我自己做了上帝,昂然地高坐在天堂,天使们环绕在我身旁,不绝地称赞着我的诗章。”
海风越来越大,海水紧拥着晃动的邮轮,时而上举,时而下沉。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浪一步紧似一步热切地亲吻着甲板。大海和轮船的互动晃动着人们的身形,人们在晃动中分享着邮轮的动感。而这种动感很容易让人产生漫无边际的暇想,最容易使人飘飘然。正当灵魂在晃动中漫步时,传来了邮轮广播员银铃般的通知:“先生们、女士们,大家好!由于海上浪大,邮轮暂缓起航,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尽管对邮轮暂停启行有点小小的失望,但也正好可以暂借这段时光,了解和认识一下邮轮的全貌,以便做为日后的谈资。
歌诗达邮轮的夜晚是一个浪漫的夜晚,无论主休闲室内的舞蹈表演,还是钢琴酒吧温和的音乐享受,还有休闲室里的游戏或者卡拉ok、夜总会的服务,都把歌诗达的浪漫全方位地烘托了出来。歌诗达的夜晚浪漫而迷人,特别适合年轻人的情趣。尽管说浪漫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可邮轮上的许多老年人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似乎也一个个年轻了起来。身处其中,那几乎凝固的心难免有些松动,就如同余烬下的火焰。
海上的黎明似乎来得比大陆上早了一点。还没等太阳跳出海面,夜间的幕布已悄悄拉起。清晨的海面显得格外的清新和宁静,宁静得让人们连邮轮的启行都没有感觉出来。
启行的邮轮如一海上的巨兽,巍峨的船头犁开了蔚蓝的海面,带着海风,带着海鸟,向大海的深处渐渐驶去。我带着好奇和新鲜,爬上甲板的顶层,一边欣赏着岸上的风光,一边感受着邮轮的漂动。这种漂动,如同幼儿的摇篮,平稳且安逸,你绝感觉不到半点的颠簸和震动,当然,也感觉不到速度。如果想感受速度,最好的地方是船尾。坐在船尾甲板的太阳椅上,向船的后方望去,感受到的不仅是速度,还有令人惊叹的壮观。刚刚临近船尾的甲板,远望瞬间逝去的大海,一种漂逸的感觉猛然袭来,给人以刹那的眩晕。在太阳椅上坐定,你才感觉到巨轮在海上航行的速度。待定睛一看,邮轮犁开的深深的海沟里激荡起无数雪白的浪花,浪花间追逐着无数的海鸟。混杂飞行的海鸟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在太阳的直射下,羽毛映射出银白色的光,分不出哪是海鸥,哪是海燕。它们即无争鸣,亦无哀嚎,只是和邮轮不即不离地翩然追逐,不时轻触着片片浪花。片片浪花如层层的鱼鳞,飞扬起袅袅的白气,如同缕缕炊烟,一直向后飘动着,飘向目不能及的远方。
邮轮渐渐驶离了祖国的海岸线,向深海中驶去。海水也从蔚蓝渐变为深蓝,深海的风也在加大,海浪开始汹涌。此时的邮轮已不再是安逸的摇篮,它渐变为战场上的骏马,飘忽而奔腾,壮烈而激昂。大海亦脱离了当初的温顺,剧烈地涌动起来。大海的涌动如鼓动的岩石,跌岩起伏,令人震憾,其一涌一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动人的魅力。涌动的大海如同连绵起伏、流动的山峦,时而上仰,时而低伏,一仰一伏间衬托出了涌动的峻岭和峡谷。如果说,山是静态的海,那么海就是动态的山。在动态的群山间,忽见山颠之处扬起了一堆白雪,白雪又在山峦的一挥间被丢进深深的山沟,山沟瞬间又将白雪溶化为深蓝。
以前虽然见过大海,但那所谓的大海只不过是海边、海滩或海岸线,只是海的触角而已,还不是海的真面目。置身于这深海大洋间,十几层的巨轮只不过如沧海一叶。不到大海不知道天地的高远,不明白大海的浩瀚,身处这茫茫的大海间,极目远望,只见天似苍穹,海若巨幕。目极所处,海天相接,远方的天是那样低,低到天海相吻;远方的海是那样高,高得触天相拥。天边那蔚蓝的海,海边那蔚蓝的天,那铺天盖地的蓝直接荡漾进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心就像没有云彩的晴空一样,宽了,静了。
你若细看,海天相连之处还是有痕迹可寻的。海天相连虽为一色,可细辨仍见那遥远的弧线间一边是深蓝另一边却是淡蓝。淡蓝的苍穹如巨大的苍庐笼罩在蔚蓝的大海上,大海涌动着,大有吞天之势。而淡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俯视着大海,悠闲的飘动着,欣赏和赞叹着涌动的海。这一闲一忙、一动一静间,呼应出宇宙间最为雄壮的篇章。这海天呼应间,将海的广渺、天的辽阔,酝酿到极致。
你若欣赏大海,大海有广义间的静,亦有狭义间的动。大海时而咆哮,时而安静,这动与静之间,它的变幻之美才会让人惊心动魄。在这惊心动魄间才会真正感受到它的宽广与浩瀚,它的辽阔和宽容。本来,宽容就是大海的胸襟和气魄,宽容就是大海的内涵和灵魂。它接纳了世间的风风雨雨,它荡涤了一切尘埃污垢,它始终用不变的涌动去接纳变幻莫测的风云。
大海的宽容衬托出了歌诗达的渺小和寂寞。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航行,除了路遇一艘货轮外,再就是能够遥望的神秘小岛了。在苍茫的大海上,远远望去,小岛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而已。在天水一色的大海上见到小岛,心里一下子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不知岛上有没有人家,也不知小岛叫什么名字,但我却期望邮轮能和小岛靠得近些,再近些。可邮轮却在刻意地回避着小岛,只是在一望间渐离渐远了。于是,在那期望能和货轮一路相向而行的愿望中,去尽情地瞭望如海上一叶的货轮,因为,在大海上,邮轮能够遇见同类,同样也有一种亲切感,也可排除浩渺中的孤独和寂寞。可谁知,货轮也在我贪婪的遥望中和邮轮分道扬镳了。虽然我的目光有些不甘,可货轮终究驶向了另一个方向,在大海中渐成了一个黑点,最终,黑点也慢慢地消失在了远海。于是,邮轮又陷入寂寞,我也寂寞。
寂寞的船,寂寞的海,在相互的寂寞中,巨轮仍在颠簸中前行。
歌诗达邮轮在太平洋上经历了三十多个小时的漂浮,终于抵岸。抵岸和离岸的感觉有些相仿,都似乎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但离岸的一方是我的祖国,抵岸的一方却是异国他乡。准确的说,抵岸的地方是日本的富岗。我不清楚这个曾经侵略过中国的国度的风土人情到底是如何,所以,还未上岸,心里却纠结了起来。日本,和我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可是,在近代以来,这个国家却给我们中国人制造了无数的创伤,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地蹂躏过中国的大地,使多少中国人流离失所,生活在屈辱中,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而且,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从未真诚忏悔过,还去什么靖国神社为日本战犯招魂。透过甲板上的玄窗,目睹着日本的海岸线,我似乎听到了甲午海战那轰轰的炮声、看到了邓士昌壮烈殉国的场景。还有那“九一八”的枪响、卢沟桥的弹痕、南京大屠杀的哀嚎,无不纠结着我的内心。我茫然了,我为什么要到日本来?还有,当年我家,就是遭受日本侵害的千家万户当中的一户。我的家,因日本的侵略而贫困,因日本的侵略而破碎,我的祖辈在日本的铁蹄威慑下,不得不低下曾经高昂的头颅。想到这些,我深为自己来到日本这片国土而汗颜。那么,既然来了,我虽然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介草民,但在踏上日本国土的那一刻,我代表的就不是我自己,而应该是我们共和国的形象。所以,我要从歌诗达上走下去,我要替祖辈在异国的土地上把未能挺直的脊梁挺直;我要仔细地瞧瞧日本,也让日本人仔细地瞧瞧当下的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让日本人学会和强大的中国人打交道……
可惜的是,抵达日本的时间已接近日暮,从甲板上还能看见富岗还算清晰的轮廓,待到下船,所见却是一片模糊了。不知在模糊中,日本人是否能够看清中国人高昂起来的头颅?
下船后的行程太过匆匆,步下旋梯,经过层层安检,待走上观光车,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富岗那零落的身影已相当的模糊。黑暗中,只听一个自称也是中国人的女导游除了絮絮叨叨地诱惑着人们购物,就是不遗余力地盛赞日本的这好那好,诋毁着中国人和中国的形象,还自作聪明地炫耀着自己的战绩。但是,不管她怎么自作聪明,我始终有个不可更改的疑问:她配做中国人吗?没想到刚一上岸却让这个伪中国人搅扰了心情。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