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道风景 唯美了整个曾经

  • A+
所属分类:青春校园

19岁那年,师范毕业的我走进了镇上的小学——龙泉小学,又走进了曾经朝夕相处了12年的课堂,不过我不再是坐着听课的学生,而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知识的教师。
第一次走进教师宿舍,一种家的感觉迎面扑来。这是一个小小的四四方方的四合院,东南两面两栋两层小楼是教师宿舍,西北两面两排红瓦青砖房是厨房,院子中间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小叶榕,西南角有一棵年纪略显古老的香椿树,香椿树脚下是老师们栽的花,有灯笼花、洋芋花、鸡冠花、月季与茉莉……一圈圈围成了一个繁花似锦的小花坛。
那两年,十多个应届毕业生接连分配到这里来,小小的四合院充满了朝气,也充满了欢乐。
每天清晨六点左右,小院子开始从睡梦中苏醒,是谁“吱呀”一声打开房门,是谁“哗啦啦”一声拧开水龙头,那被主人关在笼里的大公鸡不甘示弱扯着嗓子高唱起来……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小院子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莫过于做饭吃饭这段时间了。你在我身旁炒菜,我在你旁边煨汤,一边炒菜一边聊天,你来我家拿点调料,我去你家捞点咸菜,“叮叮当当……”一曲锅碗瓢盆交响曲结束后,老老少少不约而同都端着碗抬个凳子,有的坐在厨房门口,有的坐在花前,有的坐在树下,边聊边吃,那种和谐与温馨,就像一个大家庭。晚饭后,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有孩子的人家会带着孩子去球场玩,我们这几个单身女孩则会在小坝边上或是学校后山散步,随手摘几朵野花或几根狗尾草,同样玩得不亦乐乎。夜幕降临了,我们这群没有电视机的单身男女会聚在一间宿舍里聊聊天,唱唱歌,男的弹吉他,女的唱歌。《你那里下雪了吗》、《冬季到台北来看雪》、《大花轿》、《真的好想你》……那些年我们曾经唱过的这些歌,现在每每想起,一种暖暖的幸福感就溢满全身。不唱歌的时候,几个爱打牌的同事在院子里打牌,不喜欢打牌的要么三两个躲在宿舍说悄悄话,要么静静地看书。也就是在那几年,工资虽然很少的我们,却订了好几种杂志互相交换看,有《知音》、《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青年文摘》等……
那时候,用水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每天早晚各供一小时左右的水,周末供水的这个时间段,小院子里可热闹了,摆满了大盆小盆的衣物,聊着,笑着,搓着,漂着,调皮的微风不时撩起丝丝缕缕的泡沫,空气中荡漾着洗衣粉与肥皂的淡淡清香。楼上的铁丝晒满了衣物,屋后的铁丝也晒满了衣物,风过处,赤橙黄绿青蓝紫,此起彼伏,舞成了一道绚丽多姿的彩虹。天旱的时节,水供应不上,偶尔会停一两天水,要去几十米外的一户人家的井里挑水。停水的日子,会有男同事主动把水挑到我门口,因为当时我车祸受伤的腿还没有完全恢复,身体非常羸弱。这二十多年来,一想到当年放在我门口的水,我依然会热泪盈眶。
那时候,学校每年都有两个传统节目。一个是每年六一儿童节,师生都要表演舞蹈,五一一过,我们就非常忙碌,下午放学后教学生跳,晚上,老师们又在小院子里自编自舞,音乐声,笑闹声,把我们的快乐传播得很远很远,《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月亮的女儿》、《多情的巴乌》、《阿细跳月》……都是老师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教学工作的繁重与苦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高涨的激情与兴奋的心情,虽然没有任何奖励,我们却认真地、快乐地去一遍遍练习。第二个传统节目就是每年要举行一次全乡各个校点教师的合唱比赛,四大名著的主题曲和插曲、红歌、戏曲。那几年学会了好多首呢。从比赛前一个月开始,每天下午放学后,全校教师聚在一间教室里,由音乐老师教唱。回到小院子后,一边忙着做饭,一边还哼着刚刚学会的歌,这间厨房里响起一声,隔壁马上接起下一句,不时还会有人提着锅铲跑到院子中间问:“下一句是什么?”整个小院子里歌声荡漾,笑声荡漾。
每年春天,那颗朴实的香椿树总是如约长出鲜嫩的香椿来,总会有一位男教师站在二楼走廊上,手持一根带钩子的长竹竿钩香椿,树下,几个孩子伸着小手跳着叫着,我们则站在一边看着笑着……
我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里生活了15年,我最美丽的青春年华,最激昂的工作热情都留在了这里,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们也成了我的家人,我最美好的心最美好的情也都留在了这里,那些年是我过得最快乐也最充实的日子。离开小院子已经十年了,在小院子里生活的点点滴滴犹如昨日般清晰。学校整体搬迁,我挚爱过的小小四合院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最后一次走进小院,看着它的荒芜与破败,回想起当年的热闹与快乐,我的心被抽得很疼,不过,当看到崭新宽广设备更新进的新学校后,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抚慰。
有一道风景,唯美了整个曾经!十五年的龙泉小学四合小院生活画面被我珍藏在记忆深处,这是只属于我们龙泉人的美好记忆!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