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鲜活的记忆 凸显出的是青春的桀骜不驯

  • A+
所属分类:青春校园

走在奔六的路上,回顾逝去的青春,想找青春最突出的特征。远大的理想?蓬勃的朝气?火热的情感……找不到真真切切的形迹,一个个被否定了。最鲜活的记忆,凸显出的是青春的桀骜不驯,青春的叛逆。
曾记得,读初中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跟我们讲述他们去龙洞游玩,带着许多吃食去,进洞时请当地的农民帮他们看着,他们赏了农民椰子,农民都不知道怎么吃。我一听见“赏”,就站起来,敲击着课桌大声问老师:“赏?”老师随即解释:“是奖赏,是奖赏!”尽管老师解释得非常好,但我的心里,却认为,老师高高在上,对农民充满了蔑视,把龙洞附近的农民,当作叫花子来打赏,耳畔萦绕的是“嗟,来食”的声音,脑海里浮现的是不屑的神态。在商品流通不畅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不懂椰子吃法的城市人,也一定不在少数。老师至于那样炫耀和得意吗?
当时曾听说,政治老师很凶,扇了某班女生的嘴巴,又撕了某班女生的衣领,我的心里充满了义愤。政治老师检查笔记时,发现我抄笔记的练习本散了,对我说:“下课拿去我帮你订订。”我冷冷地说了声:“谢谢!”
一天政治课上,政治老师提问我。他弯着腰,声色俱厉地说:“请用构成反革命罪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分析这个案例是否构成反革命罪?”我不加思索,直接说“不知道!”政治老师更生气了:“优等生咋个,出去!”我快速走出教室,找校长陈述了事实,后来学校领导调查后,让政治老师停课检讨,政治老师也在课上跟我道歉了,虽然我没感觉到道歉里的诚意,后来也没再听到其他同学被政治老师体罚的消息,但我想这件事对我的人生,没有良性的影响。
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敬仰许多许多学高、德高的老师,也强烈抗议一些不能为人师表的言行,并强烈地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好老师。
我毕业时以学校第一名、招考学校第二名的成绩,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师范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城郊的一所小学附中点任教。一天课后进城买菜返校路上,看到一个与父母走散的小孩在哭,从没用自行车载过人的我,把小孩放在我自行车前边的三脚架上,几经周折,把小孩送到派出所。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说:“你把她带回去吧,若有家长来找,我们让家长与你联系。”我火冒三丈地怼道:“我要上课,怎么管这孩子?是你家的,你不会这样吧?”说完,头都不回就回学校了。等我回到学校,天早黑了。
走过青春,深知青春期强烈的情绪,理解、包容、善待青春期的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多些良性的影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温馨和美丽!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