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念起与校长的种种过往 记得那十斤粮票

  • A+
所属分类:青春校园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食物短缺的历史记忆。关于粮票的故事,不仅记录了当时那代人生活的艰辛,也有很多温暖人心的记忆。

35年前的一个早晨,“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

我打开办公室房门,一位清瘦的老人进来,他是我的领导,县委党校副校长兼党史办主任——王广琛。

老校长说:“我了解你家里的情况。”话音未落,便不容推辞地把十斤粮票硬塞进了我的衣兜里。

那两年,是我生命中的寒冰期。母亲病逝,闭眼时只剩皮包骨头;父亲在连失奶奶和母亲两位亲人后,精神失常,会傻笑着把整个西瓜扔进厕所里;妻子月子患病,留下后遗症,精神抑郁,看着满屋子的杂物不知怎么打理,小孩子的衣服脏得泛起亮光,也不知浆洗。生活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就在校长转身出门的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眼泪泉涌似地流了出来。这可是校长知道我生活困难后,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十斤粮票啊!当时的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对校长的感激。

就是这样关心我的王校长,最初接触他,总有点害怕的感觉

他不苟言笑,面部表情威严,眼神里射出的光束似乎有着很强的穿透力,严肃起来他的两只耳朵会让人看到明显地跳动。他每天上班总会提前二十多分钟,钻到办公室里,戴上老花镜,一写就是半天。下班关门,总要“咚、咚、咚”地敲上三下,走出多远后又要折回来再敲三下,这才放心地离开。每当我听着他这样敲打两三次后,就知道领导要下班走了

我曾在心里多次琢磨,老校长这样生活严谨、工作认真的风格,可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从小吃苦受累,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当过学校校长和区公所的秘书,任过县委办公室的干事和副主任,在人民公社担任党委书记,一干就是七年,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改天换地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既有辉煌业绩,又经受过许多磨难。他一生多与文字为伍,县委办公室工作八年,主编《中共林县简史》《新编林县志》《林县经济发展史》《英雄渠资料》等书籍资料达12种之多。来到党校工作,又兼编纂党史,主编《中共林县党史大事记》《林县革命回忆录》,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骨子里聚着正气,袖子上甩着清风,威严可能就是在这样的风风雨雨中铸就的吧。

一件事,让我刻骨铭心。一天,校长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从印刷厂回来交给他的文稿,敲着桌子,生气地批评道:“你看看,标题上这么大的一个错字都没校对出来!”我瞪眼一看,真是傻眼了,光顾着校对正文,而忽视了标题。“文字如人生,就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有错,何况标题!千日之成,始于今日,从现在起,你就要养成一丝不苟好习惯才行。”校长的谆谆教诲,使我终身受益。

渐渐地我对校长由畏惧变为了崇敬,相互之间有了很多的默契。我有苦最想与他倾诉,他有心里话也最想说与我听,工作上更是对我信任有加,以至于我离开党校工作,又从新华书店转干调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后,他主编的《中共林县组织史》成稿,还是让我把党校的老旧打字机搬去,夜里加班加点将其打印成了《征求意见稿》。本来我办公室的文字工作任务就很重,再加上这常常通宵达旦的打印,我被累得吐血。我没敢告诉家人,更没敢告诉校长,我知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重托。老领导时常惦记着我的困难,他也是想让我挣点钱补贴家用。

获奖证书
2007年农历八月三十中午,噩耗传来,校长在为亲戚找医生奔波了一个上午后,精疲力尽地回到家属院楼口时,突然心脏骤停,连楼梯都没上去就猝然离世。我悲痛万分,跪在他的灵棚前,哭成一个泪人,站都站不起来。我生命中的贵人、恩人;我工作中的导师、伯乐;我忘年交的朋友、长辈,就这样突然地离去……

无论过去多少年我一直念起与校长的种种过往,常常想起他对我说过的话、关心我的事。校长当年给我十斤粮票的画面,在我眼前总是那么清晣,终身难忘。十斤粮票,现在人可能觉得微不足道,但当时对我来说却是弥足珍贵,不仅寄托着校长对我的关心,也让当时的我在校长的帮助下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带有温度的十斤粮票,不仅填饱了当时一家饥饿的身体,也一直并将永远温暖着我的心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