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石板岩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越来越多了,经常会有游客问一些景区之外的话题。因工作关系,来林的客商也会兴致满满地向我打听石板岩的过往。
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板岩人,我当然知无不尽。但离开老家快二十年了,也不掌握更多的史实资料,只好就自家熟悉的故事和经历,给客人胡侃一番,博大家一乐,不想却常常有出彩的效果。
聊石板岩的风土人情,除了秀丽风光、神话故事、民情风俗外,我喜欢吹嘘一阵这里的人和野生动物怎么怎么。
一般从我爷爷小时候说起……
我爷爷小时候,石板岩尚古树参天。森林还是原始的,野生动物很多。尤其是猴子特别多,常在附近出没的就有好几群。现在来看,应该是太行猕猴。猴群并不甘心在深山老林隐居,很有点比邻而居的自觉,常和乡亲们来往。对田地里的各种农作物最感兴趣,一不留神,就给祸害得一塌糊涂,让专伺农田的祖辈们苦不堪言。爷爷说,猴子最钟情玉米,从抽穗开始就时常来偷掰,防不胜防,往往成群结队而来,一块地一晌没看住就弄得满地狼籍,毁坏个七七八八后,扬长而去。人一来,它们就跑,深谙运动战精髓。每次追赶时,猴群都是从狼洞河沟窜上,翻过村子的后岭,越至南山前嘴,转到红土岭一溜向下窜。岭下是悬崖,崖下有一棵很古老的柿树,树很高,树冠很大,具体怎么个大法,爷爷讲时,我只顾想着猴群,没想树的事,没有问,就不知详情,反正就是好大一棵树,生于崖下长得与山崖几乎一齐!猴群从山崖上跳到大柿树上,顺树而下,蹦跳而去,村人每每追到悬崖边上,只能望树兴叹,无奈而归。一日,不知哪位先祖灵光乍现,计上心来,抽个空儿组织大家把那棵大柿树给砍了。猴群又来袭扰,村人触尾紧追,猴子轻车熟路,直奔悬崖而去,却被包围在悬崖边上。跑的快的,没细看就直接跳了下去。跑的慢的,也被围拢而来的村民棍棒相加,赶下悬崖。一个猴群就这样全军覆没。现在想来,是多么的惋惜!后来就有时任石板岩领导说,这穷乡僻壤,如果不是一万多口人,而是存留这么多猴,多好治穷致富呀!这段故事,时间跨度有点大,当事人都已不在人世,也没有实证资料,但现在“柿树洼”地名犹在,只是早没了柿树,想来这段故事确是真的。
接着往下侃,轮到父亲他们这一辈儿。我家老爷子生于1940年,他小时候树还古,林也密,猴群已不在,单个猴子也很少见到了,狼还特别多。那时候成人独自出行,必须手持棍棒,防强盗打劫也防狼偷袭。父亲说太行山这一带的狼很少结群,通常独自出现。一般一只狼不敢向一个成年人主动进攻,但会始终尾随,找寻机会。如果是小孩,则不能幸免于难,所以他们小时候是不许单独出门的。和父亲同龄的一个外号“狼不吃的”,就是少时被狼叼走一次,亏了发现得早,乡亲们及时追赶,狼不及还口,被追了一段,累了,嘴一松,丢下他逃走了。他虽生还,但脖颈留下一个很大的伤疤。可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好运,老爹四五岁时的一个傍晚,和邻家一个同龄男童在村口石碾上玩。父亲在村内方向,那孩子在村外方向。父亲低头玩的热闹,那孩子灾难降临,被狼叼走了。他后来很多次提到这次劫难,都唏嘘不已,假如那时在村外方向玩的是他,那咱家的历史就要重写或者不用写了。
然后还得提我。我上场从1972年开始。那时经过大跃进、大炼钢铁,大树都砍伐的差不多了,所以山上的树都和我差不多高,狼已很少见到,兔子呀等小动物还不少。但我见证过一场狼猪狗激战。说是见证,有点吹牛,算是事后现场直击吧。我上小学在邻村,在离家六里地的黑龙洞沟。记不清几年级的事了,是一个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野外不好找吃的了,一只饿狼冒失的跳进了我们小学隔壁的林生家猪圈里,企图饱餐一顿猪肉。林生家恰好还养着一条老黄狗。结果一只狼、一头猪、一条狗撕咬一场,可怜饿得皮包骨头的瘦狼寡不敌众,被一猪一狗干掉了。一早到学校的我们,都冲进去围观,很是激动,为狼这么不强大而遗憾,也为同仇敌忾的猪、狗而惊奇。听大人说,狼很少了,不是饿得实在顶不住,决不会铤而走险。这只不幸的狼,没想到林生家的猪个头这么大,更没料到他家还有一条老黄狗,敌情不明,悲剧了。那时候我们这群孩子虽然吃不到什么好吃的,但都能填饱肚子,所以对这只饿晕了头而走上绝路的狼还是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当然也得说到我的儿子。他出生于1996年,当时我们已迁居林州市区,带他回老家,想踅摸到动物已经很难了,狼不用说,早已绝迹了,偶尔还能见到野兔和松鼠,远远的一看到人就急速逃遁。儿子不能和小动物亲近,很是不满。怀着对小动物的渴求,从我同学家抱回来一只小狗,儿子分外喜欢,起名“当当”。当当是条母狗,天性活泼,缺点是“男朋友”太多,招惹得附近十几只公狗,每天早上都跑到我家大门口撒上一泡尿,以味道当花朵来讨喜当当,搞得家门口时常一股尿骚味,非常尴尬。我气得给这条狗关了禁闭,不许外出招蜂引蝶。可儿子是它“同党”,总是偷偷给放出去,美其名曰“爱情自由”。它倒是开心了,隔一段时间就生一窝狗崽子,害得全家都四处求人收养这些小东西。说起来它为这个家带来了许多欢乐,可有一天不见了,就再也没回来。儿子急得跳脚,可到底没找回来。邻家说可能是被收狗的给套走了。
现在,儿子已长大成人,家里再也没养过小动物。老家由于封山育林,各种动物又多起来了。家里人说:“成群结队的。”野猪多了,野兔也多了,猴子和狼也有人发现。
沧海桑田,世事轮回,愿人与动物和谐共生,愿老家的自然环境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