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路口的生爆肥肠是青春的回忆

  • A+
所属分类:青春校园

生爆肥肠,我还是觉得永年中学侧边围墙外往桐梓坝水库走的路口刘老板儿炒得安逸、地道。

记得读初中三年级时,学校刚新修好了男生宿舍,我以住校有更多时间学习为由,向父亲报告想住校。父亲俄腾没打(方言,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那时学校可以买饭票打学校蒸的饭,也可以自己带米和红苕去蒸,一个饭盒或者碗收一分钱两分钱。蒸好后,食堂师傅就把一层一层的锑格从大铁锅里抬出来,一点都不心痛地倾倒在案板上,把饭盒和碗摔得满身是伤,窝窝瘪瘪的。铃声一响,同学们就一窝蜂地跑到饭堂窗口,在茫茫饭盒、饭碗中去寻找要么写有自己名字,要么做有记号的饭盒或碗,然后再去另外一个窗口排队打菜,或者干脆就回到寝室吃自己星期天从老家带来的装在玻璃瓶瓶里的咸菜。

学校食堂,肉菜五角一份,素菜一角、两角,海带五分。

学校的饭菜不好吃,尤其两个女师傅态度还不怎么好,用竹片片划米饭的时候,手的动作轨迹随着心情而波动,二两三两区别不大,就像谁借了她的米,还的是糠一样。

于是,刘老板的店子应运而生。三间土墙瓦房带一间盖着牛毛毡的偏偏房。正房卖零食和学习用品,偏房就是柴火灶门间。

同学们喜欢约起到刘老板那里去打平伙,搞小炒,一个星期要炒一回生爆肥肠。三个人炒一份六角钱的肥肠,再加一份素菜,摊下来还是很是划算的。主要他两口子爱和学生娃们开玩笑,大家处得十分融洽;最关键他还可以收学校的饭菜票,这就和在学校食堂吃没啥两样了。

刘老板家的肥肠洗得不是特别干净,总带着一股淡淡的本味儿(后来我们就把肥肠叫了本味儿),这可能和他不爱收拾的婆娘有关。

老板娘除了煮甑子饭,还偶尔做一些包子来买。付了钱或菜票,男生就伸手去蒸笼里拿,老板娘就用筷子头敲打伸过来的手,边敲边说,要讲卫生,莫用手拿,我夹你。男生就笑得稀里哗啦的,说还是算了吧,你还是嫁给刘老板吧,你恁大了,我们还是童子娃儿哩!

老板娘洗肥肠,第一道是扯上一把大葱叶、抓上一把盐巴和着肥肠使劲儿地揉搓,用清水清洗;第二道,倒上一些生菜籽油,抓捏按挤,用清水清洗;第三道翻开肥肠,由里变外,搲一瓢灰面(面粉)拷转拷转,揉搓揉搓,用清水清洗,了事。因为爱了上刘老板的生爆肥肠,所以也就爱上了老板娘的清洗方法。这个方法,我现在清洗猪肚和肥肠时都一直在沿用。

刘老板的生爆肥肠是不焯水的,直接生爆。等老板娘洗净后,他就在菜墩上一次又一次地手起刀落,把肥肠切成了小三角形,再把洗肥肠没有用的大葱杆杆切成节节,朝天椒切成马耳朵,仔姜切成片片,装在筲箕里头备用。下课铃声一响,他就喊老板娘烧柴点火。

老板娘给刘老板生了三个娃,前面两个都是女,第三胎躲了个儿。刘老板满心欢喜,她却成天似笑非笑的。三个娃被她带得脏兮兮、烦躁躁的。

我们经常拿着饭碗还没走拢店子门口就喊,刘老板,来份本味儿。然后伸手扭着他儿的脸说,幺儿,喊爸爸。小儿咧嘴刚要喊,刘老板就从灶门间冲出来,一边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揩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给他儿说,喊大哥。我们都说,快把你刘大刘二喊出来,说姐夫哥回来咯,然后大家笑得前仰后翻的,男同学身后的女同学也跟着笑。刘老板扬起手中的锅铲嗔怒地说,老子打不死你几个屁娃。

快进来哟,油煎辣了。老板娘的叫声和我们的笑声拉推着刘老板屁颠颠地回到灶门间去了。刘大会拿着一根赶鸡用的竹响根儿来追打我们,老板娘就吼,刘大,快回来,别摔倒了,不要惹他们几个砍脑壳的。吼完,也没忘往灶里添一把柴,火烧得旺旺的。

玩笑并没有让刘老板少给我们放盐,当然也没影响他生爆肥肠的技术发挥,毕竟锅大,油宽,火猛,动作快。

吃着刘老板儿生爆的肥肠,柔滑,绵扎,有嚼劲,有回味。

恁多年过去了,不晓得有多少学弟学妹去吃过刘老板的生爆肥肠,店子还在不在。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