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虽然前前后后做了诸多准备,没想到第一件难事在吃饭上面就遇到了。烟台的饭菜,口味偏咸,父亲虽然在上海历练了几年清淡的口味,但是上海与广东的味道毕竟是不同的:上海的本帮菜,清淡素雅,口味中带有一丝丝俏皮的甜,广东的广府菜,清鲜爽嫩,一手煲粥与茶点更是出神入化。可惜遇上了父亲这样一位在家乡都是酱油加咸菜的选手,在上海还好说,母亲在身边,特地腌制了家乡风味的萝卜与芥菜,这次来珠海,虽然我几次三番嘱咐父亲轻装上阵,不要动辄大包小包像是举家搬迁一样,然而父亲一出站,我还是傻了眼,拎着个大包小包不算,还拖着一箱牛奶与半箱书,更令我大跌眼镜的是,父亲竟然还在书包的夹层里小心翼翼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一包咸菜。因为父亲之前从事冷链工作,想着让他来珠海先居家健康监测几日,吃饭全指望外卖。有了这包咸菜撑腰,父亲的底气倒也明显足了很多。在尝试过本地的几家店铺之后,除了学校的食堂,父亲就只对北方口味的饺子情有独钟了。一碟饺子两碟醋,吃完饺子父亲抹抹嘴意犹未尽,说道要是再有一碗家乡的过水面就更好了。听完这话,我不禁翻了个白眼,广东尤以肠粉著称,面条本来就少,更何况是家乡的过水面呢。
父亲毕竟是个地道的北方人。想我当时来珠海,在吃饭上也是闹了些不大不小的笑话。那次恰逢中秋与国庆双节,寻思着与家里人中午小聚一番,餐厅定了11点钟,我还在担心时间会不会定得太早,一到大堂,好家伙,人声鼎沸,生意这么好,看来这家店一定很好吃。然而一上菜单,我们全都傻了眼:虾饺、凤爪、叉烧包、春卷、墨鱼饼、核桃包......怎么全都是点心呢。喊来服务员,问道,为什么菜单上没有饭菜呢?服务员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我以为是自己口音重,小心翼翼地用手比划着,饭和菜。服务员恍然大悟,笑盈盈地去前台为我们更换了一张菜单。嗯,这一张菜单是正常的,于是三下五除二地点好四菜一汤。上菜的时候,服务员在一旁偷笑,放好菜单问我说,先生是第一次来这边吃吧,这个时间还是早茶时间呢。我有些不可思议,“什么,十一点了,还在吃早茶?”转身一瞧临边几桌,可不是吗,周围的人也都瞧着我们桌上的白瓷餐盘。既然来都来了,不如入乡随俗,我们也试着有样学样地点了几样早茶,别说,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后来我才知道,广东人喜爱早茶是喜欢到骨子里的。假期的时候,家在广州的大学好友过来看望我,我特地带他去临市一家久负盛名的早茶店吃早茶,听闻我的安排,好友不禁打趣我道:“想不到你入乡随俗还挺快。”甫一落座,只见好友熟练地用粤语对着服务员叽里咕噜一通,倒把我给晾在了一边。我佯作不满,嘟囔道,“这家店我选的,难道哪道菜好吃我会不知道吗?” 好友却笑而不言,及至上茶,才让我猜猜他点的什么。我装作没好气地说:“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怎会知你喜欢点什么。”好友见我不答话,就卖弄玄虚地说,这可是久负盛名的“早茶四天王”。听他这么一说,我倒忍不住好奇起来,不知道得是什么样的食物才能入得了老广的法眼。等到菜品上桌,恍然大悟,原来“四天王”是虾饺、叉烧包、干蒸烧麦和蛋挞。在这“四天王”之中,我尤其中意虾饺,因为它完美地诠释了广式菜品,清而不淡、鲜而不腻,选料清奇、配料精巧,晶莹剔透的面皮裹着嫩嫩的虾仁,搭配着猪肉与竹笋,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好不诱人。一边饮茶,一边与好友谈天说地、畅谈古今,煞是惬意,可能这也就是早茶的魅力所在。
巧合的是,后来找房子,房子恰好就在那家早茶店的临街。同事知晓后,打趣我道,你呀你呀,为了每周吃一顿早茶,愣是成了外乡人。我笑着回击他说,怎么,难道城里的伙食差成这个样子,你这个城里人还羡慕起我们外地人不成。因为我们的学校地处郊区,所以上班的时候我们总是打趣住在城里的同事不似常人,别人都是上班进城,下班回村儿,他们可倒好每逢上班总要往郊区跑,与别人来个倒个儿。其实珠海城里伙食并不差,好吃的店家也不少,只是我觉得,珠海从一个县城发展成为珠江西口岸的核心城市,现代化的脚步太快,城里的街道整洁,绿树如茵,环境也是花园城市的味道,然而对于打小生活在北方县城的我来说,这种整洁与美观少了几分烟火人间的气息。可话又说回来,与宜居相比,这份儿烟火气倒是不要也罢,更何况在市区找不到的,谁说在郊区也寻不着呢。
一说起这烟火气,绕不过的自然就是烧烤了。小时候住在县城,临街有一条路,特色就是烧烤一条街。烧烤街着实说不上美观宜居,地面被油渍浸染着油腻腻的,空气中虽然闻起来弥漫着烤肉串的芳香,然而看起来却是黑烟滚滚,整条街就像是热闹着燃放着无声的鞭炮的年三十儿的夜。店家的灯牌同样是黑乎乎的,仿佛随手一抹就是一层油下来,打开内置的灯箱,黑里透着红,红里亮着光,烤架边站着一位打着赤膊的壮汉,满头大汗地照看着木炭与肉串,不时地翻转腾挪,洒水吹烟,好不忙活。只是后来推行出无烟烧烤,回乡与好友再在烧烤街相聚,终于不见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与记忆中的烧烤店相比,珠海的烧烤也是少了这几分气象。在市里的一个不起眼的犄角旮旯里,好友邀请我去一家藏区烧烤坐坐,听说他家用的都是牦牛肉,喝的都是藏区酒。在俊秀的南方海滨小城,可以体验到粗犷寥廓的藏区美食岂不美哉,去了一试,果然名不虚传。大块的肉,大碗的酒,肉浑厚多油,酒清冽辣口。只是稍微美中不足的是,室内的烧烤到底还是缺少几分劲头。
12月末的珠海,夜风渐起,吹在脸上不似北方的风刮得人生疼,却也是好像被钢丝球打磨一样,不一会儿就木木的,又刺疼刺疼的。这种天气倒是和飒爽的姑娘很相配。隔着学校不远的一个村落,打村口儿一下车,呦呵,打篮球的,跳广场舞的,遛娃溜狗的,一派热闹的景象,自然也少不了各类烧烤冷面的摊档了。看着蹿红的火苗,氤氲的炊烟,鼻头冻得通红的摊主,我和好友裹得跟两只春天的小熊一样,一边瑟瑟发抖,一边享受着美食与啤酒,推杯换盏之间,夜色渐渐深了下来,灯光暗了,人声静了,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抬起头,那是我在珠海见过的最澄澈的星空。这就是安谧却又生机勃勃,熟悉而又遥远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