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粮食是粮食,不应该浪费”。父亲把儿子吃剩的米捡起来一边吃一边说,“要是闹饥荒,这半碗米能救活一条人命”!我儿子不这么认为。他笑着说:“爷爷,你怎么这样?只是半碗饭而已!”父亲不说话。他把碗里的饭吃完,用开水涮了一下,喝了下去。我盯着儿子,儿子脸红了,再也不敢说话。
自然灾害三年后,父亲上初中。学校有食堂,学生可以免费吃饭,这似乎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是食堂的饭菜大部分是红薯叶、树叶、野菜,一个星期也吃不到一顿像样的。最难吃的是“玉米芯粉做的面包”让人吃屎。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浑浊的眼睛里挂着泪水。饥荒之年,这是饥荒之年。那时候过年不能吃白米!
父亲说,其实这些学生很幸运。美食不好,每顿饭都可以吃。当时整个生产队用一个锅做饭,家家户户的锅都拿去炼钢。连续三年的干旱导致了严重的农作物歉收。生产队的食堂已经不抽烟了。田野里的野菜和树上的叶子都被吃光了,十几个老人和孩子死于生产队的饥饿,而活着的人因为不吃东西而肿胀。父亲亲眼看到村里的老队长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我儿子当然不信。他说:“爷爷,你在讲故事,怎么会饿死!”我爸说:“是故事,但是是我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其实我知道,只有经历过饥荒岁月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在我们农村的家里,有六七个大大小小的木头火柴盒。当然,火柴盒不是用来装火柴的,而是用来装食物的。因为看起来像火柴盒,农村人称之为火柴盒。每年,我父亲都用一个火柴盒来储存一些食物,以备饥荒之需。
当然,最后让儿子信服的,还是老家屋檐下储藏的红薯叶。前几天带儿子回老家修老房子。老房子的后檐下挂着十几个草包。把草袋拿掉,里面全是干红薯叶。有酸的,也有绿的。我爸对我儿子说:“这些红薯叶最早比你爸大,最晚30多岁。虽然百年不遇的饥荒,但我们要防范。”儿子听着哀叹:“饥荒之年真可怕!”
存放了几十年的父亲的红薯叶,最后没有投入使用,但是存放“粮食”留下的饥荒年的历史和启示,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珍爱食物,热爱生活。否则,饥荒的悲剧可能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