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当今走进书店,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各式各样的成功学书籍被精心摆放在醒目的位置;而标榜着“轻松xx”、“xx的秘诀”之类的书籍也非常畅销。这些现象映射出来的是现代社会不少人图轻松、走捷径、怕吃苦的心理。
难道成功的捷径真的能从这些书中轻而易举地获得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这堂课,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不能回避的。它所带给我们的远比一千本“成功学”书籍更实惠、更靠谱!
古今中外,俊采星驰,那些取得卓越成就、名垂青史的人,也许身世不同,性格各异,但个性之中蕴含着共性的东西,那就是——他们都能“吃苦”!
--
我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数年如一日,苦练书法,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终成一代“书圣”,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斗严寒战酷暑,花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从几千公斤沥青矿残渣中提取出0.1克放射性元素镭;我国著名作家路遥,出生于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原,是那些他所经历的苦难磨练他的意志,呕心沥血,历经十年时间创作出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数不胜数的名人事迹都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吃苦,是成功的法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言:“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诚哉斯言!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往往就是从吃苦的过程中获取的。譬如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宋濂,就曾在回望往事时感慨:“非苦学,无以成。”他自己的经历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宋濂自幼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他只能找富裕人家借书,即使寒冬腊月,也必须一路小跑及时归还;跟同窗相比,他衣食寒酸,但他一心向学。正因为有了这些吃苦的经历,宋濂才能学业有成,出人头地。这告诉我们:吃苦的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只有经历时的艰辛与痛苦,而是苦尽甘来的喜悦。
--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你不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那不是海,那是泥塘。”既然吃苦是人生的常态,是无法避免的,那又何必选择逃避呢?你今日不愿吃的苦,会化作明天人生道路上的荆棘;你年少时不愿吃的苦,会化作年迈时一声无奈的叹息……
所以啊,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放下你手中欲买的“能助人轻松成功”的宝典吧!勇敢些,不要畏惧那些人生道路上必经的苦难,认真上好“吃苦”这门必修课,你会收获风光无限!
--
习作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_______是人生必修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平时勤学乐学善学的刘恬同学,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选取“吃苦”这一角度,针对当今社会许多人不想吃苦、不愿吃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摆事实、讲道理,文章起承转合,自然晓畅,一气呵成。
小作者没有泛泛而谈,没有装腔作势,而是有理有据,名人事例、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