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南京是一个火城。而烈日下的明孝陵,足以让灵魂自豪地宁静。
烈日当空,一群很有追求的教育达人汇聚商量游明孝陵。热风伴随着浮躁将我们送到明孝陵。入景区,甬道宽阔,绿荫抚慰,斑驳的阳光不再炎热,游人如织,却没有喧哗,明孝陵只适合静静地参观,它足以祛除所有的彷徨和胆怯,让灵魂安静地高贵。因为这里,是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夫妇的安息之所。
朱元璋的确是一个非凡的皇帝。走在甬道上,烽火平静地在历史深处燃烧。一个平民,甚至当过和尚,沦为乞丐,逆袭为一代开国帝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足以让内心的正能量无限升腾。至于明朝气数已尽,新朝建立,清代著名权臣和帝王,以三跪九拜的崇高礼节,来表达对这位前朝帝王的尊敬。这是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走在明孝陵的甬道上,我一直在思考,在回顾那段逆袭的岁月,那些艰苦和挫折是怎样一步步将朱元璋推上皇帝宝座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你百炼成钢,让你最终走向云端,受万世敬仰,甚至征服你的敌人,让他们对你顶礼膜拜。
其实,身前能够征服敌人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身后让敌人顶礼膜拜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圣人。能够顶礼膜拜敌人的人是有所畏惧的智者。中国的国运就是在融通阔大中走向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明孝陵是安静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向着阳光生长,有着让人感奋的力量。一些珍贵动物的雕像安静地站立甬道两旁,行人以眼睛示意,用一些手势表达,偶尔窃窃私语。阳光虽然炎热,但也是安静地将树影投放到甬道上。我们静静地走着,一路向着甬道深处走去,也不管明孝陵到底在哪里。
我们走过长长的甬道,也没有看到朱元璋大帝的陵寝。两排参天的法国梧桐将阳光全部遮住,静静地执着绿荫等候我们,我们便在绿荫的诗行里徜徉,留影纪念。纪念这个美好的日子,纪念这个灵魂安静的时刻。一对教育者临时演绎成恋人牵手的情节,留下美好的倩影。绿荫是安静的,也是浪漫的,就像幸福原本的样子。
继续前行,经过一个池塘。睡莲的叶子如碧玉,平铺在镜面上,倒影着或红或白的睡莲花。一只鸟儿飞过,倒影静静地穿梭于莲花间。天上没有云彩,阳光明亮了周围的山水,明孝陵明亮了我们的心灵。
走过曲桥,一座雕像在阳光下格外挺拔,那就是传说中的东吴大帝孙权。但见他左手紧握宝剑,右手放在身后,目光坚毅,表情严肃,自有一股令人震慑的威严。倘若历史上的东吴大帝真如眼前的雕像,那么英雄曹操和辛弃疾之“生子当如孙仲谋”感叹就不虚了。在南京这片热土上,英雄层出不穷,英雄气是一脉贯穿的,即使经历外族入侵,遭遇血腥的南京大屠杀,也没有伤到元气。在崇尚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参观明孝陵,看到英雄孙权,我们身上也奔涌着英雄气--振兴教育的责任担当,这种英雄气,可以吞山河,傲视一切困难。
怀揣着英雄气,我们继续前行,明亮的太阳,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去瞻仰朱元璋的陵寝。我们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走过野草和青苔侵蚀的中间甬道。两旁和最中间的都是发着金属光泽的石板路,给人一种金属铺路的错觉。只是在看到被人们踏破的石板时,才反应过来这是石板路。这种坚硬的石板路,除非走的人多了,是不会断裂的。因为这条道路上,不仅走过了朱元璋的子孙和他的子民,也走过了朱元璋的敌人和后朝百姓,当然也走过了民国和新中国的新生炎黄子孙。石板路断了,但民族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不会断裂。不仅如此,这种精神已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下,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各地。
终于到了朱元璋的陵寝,辉煌巍峨的宫殿,有一种逼人的威严。后面的山丘就是朱元璋的长眠之地。明代建筑的开放大气,让人心灵为之一振。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到了郑和下西洋,那时候我们的祖先通过木船,将中华文明撒播到世界各地,从此域外之地知道有一条东方巨龙,名叫中国。
登上城楼,太阳当顶,远处的青山绿水,如一幅巨型油画,平铺开去,那淡淡的云蔼,轻如薄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