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河流处必有渡口,必有摆渡人

  • A+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

从小生活在河边,对于我,河流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存在,家门口的那条河几乎占了我儿时回忆一半以上的篇幅,它是流动的,涨涨落落的,席卷一切的,神秘莫测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河流的深处到底有什么。
但有河流处,必有渡口,有渡船。
渡船之上,有很多故事。
父亲那有很多很多渡船上的故事,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摆渡人。有的时候,我很想采访他,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有的时候,又有些回避。因为怕自己笔力不逮,写不好
有一个故事,是某次聊天时,父亲随口讲给我听的。
他指着我们村东边的那条小河,说,以前,那里没有闸,所以,也有一个渡口的。
我很惊讶。
小河很小,从北方蜿蜒而来,沿路串起一个一个村庄,在我们村的村口汇入了县河。我们把县河叫作大河,这条河,我们自然叫它小河。
自我记事时起,小河汇入大河的地方就已联通,修了一个闸,在闸口上用水泥镏出几个字,“百里小河第一闸”,透出小地方的豪气。
这条小河有没有百里之遥,我觉得是要打个问号的。最贴切的,应该是北里小河,其实它在县河的北边。
它是所流经之地的农田灌溉水系,也给沿河村落的人们提供生活用水。我上小学时,放学了沿着小河回家,一路上看到妇人们在河边淘米洗衣,鸭子在一边觅食,孩子坐在歪脖子树上钓鱼,老人牵着牛在这里饮水……
在我看来是一条安静的没有故事的河。
父亲讲的故事,却发生在这条河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父亲告诉我,当时,村头那座小河与大河相连接处的闸没有修起来,所以,要过河只能借助于渡船。
有一天,我的祖奶奶在这里撑船,跑来一个年轻人,很着急地说,您赶紧把我划过去,后面有人在追我,他们是拉壮丁的。
奶奶赶紧把他渡到河对岸,年轻人飞快地跑了。
过了一会,果然有一队国民党的军人过来了,问我祖奶奶,刚才是不是有人从过里这去了?祖奶奶说,没有啊,没有人从这里过河,你们追的人是不往别的村子去了?
那帮人就往别的村子去了。
那个年轻人,就此逃过一劫。如果他再来晚一步,如果那天祖奶奶没有渡他,没有撒谎,他很有可能被抓走,可能战死沙场,也可能随部队去了台湾。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对此我有耳闻目睹,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外公当年就是被拉了壮丁后去了台湾,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了消息。后来,外公从台湾回来,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且在台湾成了家有了儿女,亲人相逢,自是悲喜交加。
这两个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形成呼应和对比,让我想还原当时的情景,想知道他们各自的经历、心路历程,但是已无从得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一天,我的祖奶奶是摆渡人,而那个年轻人渡过那条小河,便有了和我的同学的外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这就是命运,在河流分叉处。
河流是大地上的伤口,是路途中的悬空。
是停驻之地,是得助之时。
是转折,也是继续。
有河流处,必有渡口,有摆渡人。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